火線上汲取成長的力量——聽5位“00後”講述戰疫故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工作中的孟迪。

聶保旭(右)在醫院。

王詩雨為(wei) 居民送菜。

趙天宇在方艙醫院。

羅明近照。

  穿上防護服,他們(men) 是戰士;脫下防護服,他們(men) 是“大孩子”。在武漢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men) 身份不同,有護士,有誌願者,有輔警,卻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00後”。

  疫情凶險,他們(men) 無懼風險;麵對挑戰,他們(men) 敢於(yu) 應戰。經過抗疫一線的戰火淬煉,他們(men) 成長了很多。這幾天,我們(men) 在武漢采訪了5位“00後”,聽他們(men) 講述戰疫故事。

  孟迪

  “該上的時候不能當逃兵”

  “我是2000年5月出生的,希望生日之前,疫情能結束!”3月2日晚,剛下班的孟迪略顯疲憊,但言語堅定。

  去年9月,孟迪進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漢南醫院工作,如今剛轉正沒幾個(ge) 月。1月24日,白天報名參加救治,晚上就進了病房。“回家收拾行李的時候,還偷偷哭了鼻子。”孟迪說,她心裏其實也怕,但爸媽鼓勵她,“你學的就是治病救人的專(zhuan) 業(ye) ,該上的時候不能當逃兵。做好防護,我們(men) 等你回來!”

  第一天晚上,孟迪給病人打針、輸液,一直忙到淩晨4點多,“進去之前很緊張,可穿上防護服,看著病房裏的患者,我就不怕了。”孟迪和另外一個(ge) 同事負責七八個(ge) 病人的護理。有的病人每天要輸液五六瓶。手上3層手套,護目鏡又起霧,打針時很難找到血管,“病人很理解,一直讓我慢慢來。”做霧化、量體(ti) 溫、測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孟迪忙得團團轉。“一個(ge) 班下來,手背汗出疹子,手指泡得發白。”

  許多病人都記住了她。“有爹爹非要送我水果。”孟迪說,病人對她說得最多的是“謝謝”。

  聶保旭

  “她說,我是她的英雄”

  3月5日下午5點,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光穀院區E1—4F重症發熱病房,19歲的聶保旭走出汙染區,脫下防護服,準備下班。一個(ge) 護士姐姐連忙叫住他,塞給他一大包零食。

  聶保旭是河南南陽人,原本在武漢一家壽司店工作。看著確診人數增長,聶保旭很著急。他首先想到做誌願者。上網一搜,第一眼看見了同濟醫院急招汙染區保潔員的信息。“我猶豫了一天才報名。”聶保旭坦誠地說。思考再三,他下定決(jue) 心,去!

  2月11日,他去醫院報到,參加培訓。12日上崗。“要管17個(ge) 病房的保潔,還要給整層樓拖地。”聶保旭說,“我年輕,這點活不在話下。”

  勤快的聶保旭得到了所在病區所有醫護人員的喜愛,護士張曉樂(le) 在工作群裏寫(xie) 道:“聶保旭小帥哥非常勤快,不怕髒、不怕累、不怕病毒,很感動,為(wei) 他瘋狂點讚。”

  每天下班後,聶保旭都給家鄉(xiang) 的父母,還有女友小聞報平安。“她非常支持我,她說,我是她的英雄。”聶保旭羞澀地笑著說。

  王詩雨

  “每個(ge) 人都有責任”

  “爺爺,您別急,錢我幫您墊上。”3月5日,在武漢市江岸區台北街桃源社區,看著年近80歲的李爺爺不會(hui) 用手機支付,前來送“愛心菜”的誌願者王詩雨連忙墊付了錢。

  跟著社區工作者送“愛心菜”到各個(ge) 樓棟,是王詩雨的兩(liang) 大任務之一,另一項是每天打電話排查居民健康狀況。王詩雨說,她每天要打上百個(ge) 電話,“有些爺爺奶奶心裏害怕,接到電話會(hui) 問東(dong) 問西,我就要安慰他們(men) 。”

  王詩雨是荊楚理工學院大一的學生,看到媽媽報名參加社區誌願者,也跟著報了名。“抗擊疫情,每個(ge) 人都有責任,我也希望能出一份力。” 王詩雨說,在社區服務很累,但很開心。“每當我把蔬菜和藥送到老人手中時,就覺得自己很有價(jia) 值。”她說。前天王詩雨跟著社區工作者為(wei) 一位獨居的聾啞人送去了蔬菜,看著對方用手語表示感謝,眼淚一下子出來了。

  如今,王詩雨已經開學了,她每天晚上上網課,白天還繼續做誌願者。

  趙天宇

  “年輕人要為(wei) 國家出份力”

  一位輔警趁工作間隙,發動幾名護士和患者一起打太極——這是不久前發生在江漢方艙醫院的一幕。這名輔警叫趙天宇,2月5日主動申請加入江漢區輔警入艙突擊隊。

  不滿20歲的他,是江漢方艙醫院30名輔警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治安巡邏、維護秩序、消防檢查、心理輔導……他們(men) 都要負責。

  有次大型燒水器壞了,趙天宇發現後第一時間報告相關(guan) 指揮部、通知維修部門,不到半小時就讓患者喝上了熱水。

  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是他牽掛的事。有次巡邏,兩(liang) 名患者因為(wei) 早餐加熱先後順序發生口角,趙天宇理解大家是因為(wei) 壓力大心情不好,耐心勸慰,還打氣說“武漢加油,中國必勝”。患者一聽就冷靜下來了。

  “年輕人要為(wei) 國家出份力!”入艙以來,每天看著牆上的黨(dang) 旗,看著麵對困難往前衝(chong) 的黨(dang) 員,趙天宇很受觸動。2月中旬,他正式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羅明

  “作為(wei) 大學生,要有所作為(wei) ”

  “本來想過個(ge) 美好的寒假,沒想到疫情打亂(luan) 了計劃。”1月8日,羅明參加完期末考試,從(cong) 吉林長春回到了老家武漢市漢陽區。

  未滿20歲的羅明還在上大二。看到很多醫療機構急需誌願者,2月中旬,在同學的介紹下,他如願加入了誌願者隊伍。“一開始,爸媽不同意,他們(men) 擔心我被感染。”羅明回憶,“我勸他們(men) 說,全國人民都來幫武漢,我是武漢人,有什麽(me) 理由不去幫忙?”

  醫院的倉(cang) 庫有兩(liang) 個(ge) 籃球場大,堆積了大量社會(hui) 各界捐贈的物資。羅明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它們(men) 分發給各個(ge) 科室的物資負責人。最忙的時候,羅明一天分發了1000多套防護服、數不清的口罩和護目鏡,十幾噸礦泉水和幾噸酒精。“剛開始有些吃不消,渾身酸痛,路都走不穩。”羅明笑著說,但適應了就好多了。

  “社會(hui) 各界都在努力。作為(wei) 大學生,要有所作為(wei) 。”羅明說。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06日 08:3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