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他們讓黨旗更加高揚 ——記陸軍軍醫大學“專家黨員突擊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在研究會(hui) 診疑難問題,左起曹國強、李琦、陳萍、毛青、任小寶、楊仕明。

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在研究會(hui) 診疑難問題,左起曹國強、李琦、陳萍、毛青、任小寶、楊仕明。

  深夜,火神山醫院依然燈火通明,這裏是與(yu) 病毒決(jue) 戰、與(yu) 時間賽跑的戰“疫”前沿陣地。

  疫情不退,我們(men) 不退。除夕出征的白衣戰士已經連續奮戰一個(ge) 多月,仍然奮勇向前。

  他們(men) 之中,“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men) 是來自陸軍(jun) 軍(jun) 醫大學的毛青、李琦、楊仕明、曹國強、任小寶、陳萍。他們(men) 平均年齡超過54歲,黨(dang) 齡最短的也有28年,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專(zhuan) 家,都是自戰“疫”發起之時就衝(chong) 在最前線的無畏戰士。

  “一個(ge) 黨(dang) 員一麵旗。”戰疫一線,6名老黨(dang) 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立起了黨(dang) 員的標杆,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李琦(右一)在“紅區”查房。

李琦(右一)在“紅區”查房。

  有一種衝(chong) 鋒,叫背著呼吸機上“戰場”

  “放心吧,我已經回到賓館,睡一覺就好了。”

  午夜,火神山醫院一科一病區主任李琦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wei) 新收治的患者製定治療方案。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到“紅區”查房、召開科室例會(hui) 、參加重症患者會(hui) 診……一整天滿負荷的工作下來,已經55歲、患有嚴(yan) 重呼吸睡眠障礙的李琦有些吃不消,血壓飆升到180。妻子打來電話叮囑他注意休息,他迫不得已撒了個(ge) “善意的謊言”。

  身為(wei) 醫療專(zhuan) 家的李琦對自己的身體(ti) 狀況很清楚,出征之時,他在背囊裏裝上了便攜式呼吸機。可一旦投入戰“疫”,他就什麽(me) 也顧不上了,拚了命地往前衝(chong) 。

  與(yu) 李琦一樣拚命的,還有大他一歲的傳(chuan) 染病專(zhuan) 家毛青。醫院要擴大收容量成立新的綜合科,身兼醫院專(zhuan) 家組、感控組副組長的他主動請纓去當科主任;接診的病人下肢癱瘓下不了救護車,他不顧髖關(guan) 節的傷(shang) 痛第一個(ge) 衝(chong) 上去把病人抱下來……

  “黨(dang) 員、軍(jun) 人、醫生,任何一個(ge) 身份都決(jue) 定了我必須毫不遲疑地往前衝(chong) !”毛青的話,道出了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每個(ge) 人的心聲。

楊仕明在“紅區”查看患者病情。

楊仕明在“紅區”查看患者病情。

  專(zhuan) 家楊仕明,還多了一個(ge) 特殊的身份。

  “等東(dong) 湖的櫻花開了,我們(men) 約起過早哈!”不論是金銀潭還是火神山,隻要操著一口地道武漢話的楊仕明教授出現在病房裏,患者們(men) 就會(hui) 倍感親(qin) 切,倍增信心。

  一個(ge) 多月來,這位“軍(jun) 醫中的武漢伢子”,每天都會(hui) 出現在“紅區”查房、問診。防護服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楊仕明把對家鄉(xiang) 父老的愛,化作治病救人的無窮動力。患者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可患者不知道的是,楊教授的母親(qin) 就在武漢,老人家甚至到現在仍不知道兒(er) 子就在戰“疫”前線。

  與(yu) 記者談及這個(ge) 話題時,楊仕明滿臉歉疚,久久地望向長江對岸的萬(wan) 家燈火。雖隻一江之隔,但他唯有把對母親(qin) 的深深掛念埋在心裏,把治病救人的如山使命扛在肩頭。

  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的忘我衝(chong) 鋒,不隻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場。從(cong) 抗擊“非典”到防控禽流感,從(cong) 援利抗埃到抗震救災,哪裏有病患,哪裏就是他們(men) 的戰場,哪裏就有他們(men) 逆行的身影。

  金銀潭沒有潭,魚水之情深於(yu) 潭。火神山不是山,生命之托重於(yu) 山。從(cong) 金銀潭到火神山,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時時當先鋒,處處打頭陣,他們(men) 像高揚的戰旗,引領感召隊員們(men) 舍生忘死、連續奮戰,衝(chong) 鋒陷陣、決(jue) 戰“疫”魔。

曹國強和護士一起幫助患者吃飯。

曹國強和護士一起幫助患者吃飯。

  有一種權威,叫疑難問題“一錘定音”

  金銀潭醫院,一位重症患者的病情牽動著醫護人員的心。

  一次,火神山醫院專(zhuan) 家組組長徐迪雄組織專(zhuan) 家會(hui) 診,一位患者的CT影像顯示,肺部幾乎全白。主治醫生焦急萬(wan) 分,建議立即增加抗病毒藥物,進行輸液治療。

  “且慢!”參加會(hui) 診的曹國強教授盯著CT影像,語氣堅定地說,“這影像與(yu) 新冠肺炎的典型表現有著細微差別,我認為(wei) ,很可能是胸腔積液造成的。患者患有嚴(yan) 重的心衰,大量輸液可能有風險……”

毛青正在病房與(yu) 患者交流。

毛青正在病房與(yu) 患者交流。

  毛青、任小寶、楊仕明等幾位專(zhuan) 家經過認真的討論,對曹國強的看法都表示支持。

  按照專(zhuan) 家們(men) 的意見,主治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從(cong) 糾治心功能不全入手展開救治。3天之後,CT影像顯示,患者肺部病灶大部分都消失了,由重症轉為(wei) 輕症。

  “複盤”救治過程,主治醫生恍然大悟:這位患者雖然感染了新冠肺炎,但症狀較輕微,心衰才是影響健康的“元凶”。如果當時治療方案錯了,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次,火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上報了幾名準備出院的患者,請專(zhuan) 家最後審定。

  曹國強、任小寶、楊仕明等幾名專(zhuan) 家仔細審看病例、化驗單等資料,都對其中一名患者提出異議。

  “雖然連續兩(liang) 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但仔細分析他肺部影像的變化,相比入院前沒減輕反倒加重了,這個(ge) 病人不能出院。”

  原來,這是一位從(cong) 方艙醫院轉來的輕症患者,入院前的CT影像資料不全,隻有一個(ge) CT報告。給出出院建議的醫生主要依據的是核酸檢測結果和臨(lin) 床症狀減輕,沒有仔細推敲入院前後肺部CT影像的變化。

  事情的發展再一次印證了專(zhuan) 家的精準判斷,患者病情出現反複,核酸檢測再次呈現陽性。

  “要是沒有專(zhuan) 家把住這一關(guan) ,那會(hui) 帶來多大的隱患。”許多隊員感慨道。

  不隻是治病救人,在戰“疫”的各個(ge) 方麵,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都用他們(men) 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豐(feng) 富經驗,為(wei) 大家答疑釋惑、排憂解難。

  防護少了有風險,防護多了負擔重。麵對傳(chuan) 染性強的病毒,如何在有效防護與(yu) 便於(yu) 工作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醫護人員經常考慮的一個(ge) 問題。要不要戴麵屏,成為(wei) 爭(zheng) 論的焦點。

  “防護服、口罩、護目鏡,已經武裝到牙齒,多戴一個(ge) 麵屏隻是增加負擔。”“戴久了壓得頭疼,不利於(yu) 展開工作。”

  不戴麵屏的呼聲很高,卻被毛青一句話就壓了下來,“你們(men) 考慮突發情況了嗎?”

  突發情況說來就來,一位護士在“紅區”護理時,患者突然摘下口罩嘔吐起來。“幸虧(kui) 戴了麵屏!”嚇出一身冷汗的,不隻這位護士,還有透過監控畫麵注視著“紅區”的感控專(zhuan) 家。

任小寶在與(yu) 患者交流。

任小寶在與(yu) 患者交流。

  有一種信任,叫放心把生命托付給你

  與(yu) 病毒直接交鋒的戰場上,你放心把生命托付給誰?對於(yu) 這個(ge) 問題,醫療隊員們(men) 回答出奇一致: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

  1月28日,護士譚瓊下夜班回到營地後,身體(ti) 突然出現不適並伴有劇烈咳嗽。“是不是被感染了?”譚瓊慌了,情緒幾近崩潰。

  曹國強得知後,第一時間趕來診斷。沒有聽診器,他就直接用裸耳貼在譚瓊背上聽肺音。最終,曹國強憑借豐(feng) 富的臨(lin) 床經驗判定,譚瓊隻是普通的感冒。

  “如果譚瓊感染了病毒,你那麽(me) 做不是非常危險嗎?”事後有人問曹國強,可他卻說,為(wei) 了戰友我顧不上那麽(me) 多。

  裸耳聽肺音,深深戰友情。打這以後,曹國強被“任命”為(wei) 醫療隊的隊醫,成為(wei) “醫生的醫生”。年輕的隊員們(men) 都說:“有這樣的專(zhuan) 家為(wei) 我們(men) 保駕護航,心裏踏實!”

  在一言一行中給隊員教方法、強信心,在一舉(ju) 一動中讓患者增勇氣、受鼓舞。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用實際行動凝聚起共同戰勝疫情、救治患者的正能量。

  兩(liang) 位女護士抬著笨重的大箱子吃力爬樓梯,年過半百的他二話不說接過箱子就走;老年男性病患在床上小便,他連忙搶過護士手中的便盆說“我來我來”;重症患者不配合治療,他不厭其煩地開導鼓勵……提起任小寶,火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二病區的醫護人員幾乎異口同聲,“既體(ti) 貼隊員又愛護病患,因為(wei) 有他,這個(ge) 隊伍才這麽(me) 有活力與(yu) 朝氣。”在隊員們(men) 的眼中,任小寶既是可親(qin) 可敬的“寶哥”,亦是攻堅克難的專(zhuan) 家!

  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的每一個(ge) 人都和任小寶一樣,看到他們(men) 的身影,就會(hui) 讓人放心,給人力量。

  取咽拭子對操作者來說風險較大,他們(men) 就陪在年輕醫生身邊一起操作;高齡患者聽力不好,他們(men) 就俯身貼著老人耳朵講話;患者長期住院情緒不佳,他們(men) 就拉著患者跳舞、打太極……在他們(men) 的影響帶動下,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醫護人員也學會(hui) 了如何與(yu) 不同的病人溝通交流、如何處理棘手問題。

陳萍(右一)在研究感染防護措施。

陳萍(右一)在研究感染防護措施。

  陳萍是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長的,醫療隊裏的年輕隊員都喜歡叫她“媽媽專(zhuan) 家”。作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感控專(zhuan) 家,她在傳(chuan) 染病感染控製方麵有著豐(feng) 富經驗。

  此次武漢抗擊疫情,她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零感染”,把隊員一個(ge) 不少帶回去。為(wei) 此,她將醫院“感染監測係統”帶到一線,建成了防護監測“天眼”,時刻觀察醫護人員進出病區流程是否規範,不放過任何可能導致問題的隱患。

  一次,守在監控器前的陳萍發現異常:一名剛剛出“紅區”準備脫掉防護服的護士,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通過反複溝通得知,這名護士因過於(yu) 疲勞發生了嘔吐,口罩裏麵的嘔吐物讓她非常難受。

  “妹妹,千萬(wan) 別慌。”陳萍知道,此時是最容易出錯的時候。最終,她一步步耐心指導,幫助護士按操作流程安全脫掉防護服。

  陳萍像媽媽一樣愛隊員,隊員也像愛媽媽一樣愛她。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整天的陳萍從(cong) 火神山醫院走出來的時候,天上下起了雨。一名護士見陳萍沒帶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脫下遞了過去。

  那一刻,陳萍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她摟著這位護士一人一個(ge) 袖子穿上雨衣,並肩走向雨中的大巴車……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04日 16:41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