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候我們必須衝上去 ——醫生世家的抗“疫”故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關(guan) 鍵時候我們(men) 必須衝(chong) 上去!”談起抗擊疫情,55歲的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小寨鎮衛生院內(nei) 二科主任喬(qiao) 付軍(jun) 一臉自豪——作為(wei) 醫生世家,他以及親(qin) 屬11人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雖然崗位不同,但心願一致。“疫情就是戰場,打贏這一仗是我們(men) 全家義(yi) 不容辭的責任!”喬(qiao) 家的醫生主動請纓,成為(wei) 堅決(jue) 的“逆行人”。雞澤縣小寨鎮衛生院婦科主任喬(qiao) 建革拿出一份家裏的防疫一線人員名單,遞到記者手中頗感沉甸甸:哥哥喬(qiao) 付軍(jun) 、弟弟喬(qiao) 紅軍(jun) ;喬(qiao) 建革和丈夫廖誌剛。侄輩的,有喬(qiao) 單、袁丹丹夫妻;喬(qiao) 攀、張雯夫妻及侄子喬(qiao) 子豪。“疫線如戰場”,喬(qiao) 家長輩人最擔心的,還是侄女喬(qiao) 瑋與(yu) 其丈夫陳科峰一家。

  “先生,請測一下體(ti) 溫,現在感覺有哪裏不舒服嗎?”隔離室內(nei) ,喬(qiao) 瑋正在為(wei) 患者測量體(ti) 溫,詳細詢問病情。當天,喬(qiao) 瑋已經連續在隔離區工作了四個(ge) 多小時,她的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喬(qiao) 瑋是雞澤縣醫院的一名麻醉醫師。春節期間,麵對突發疫情,喬(qiao) 瑋從(cong) 支援扶貧工作一線,於(yu) 大年三十,回到縣醫院發熱門診工作。正月初二,又抽調到隔離病房。“本來單位規定,在隔離病房值班,兩(liang) 小時內(nei) 一換崗,但防護服是一次性用品,比較緊缺,每班崗我從(cong) 來沒有低於(yu) 四小時。”喬(qiao) 瑋說,“怕上廁所,上隔離病房前都不敢多喝水,一個(ge) 班次下來,汗水浸透了內(nei) 層的工作服,人都要悶熱虛脫了。”

  從(cong) 除夕到現在,天天這麽(me) 拚的姑娘,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是一個(ge) “少肺”的人。“我是2019年6月份在北京一家醫院做的右肺中葉全切手術。出院時,主治醫師告訴我說,手術很成功,但肺功能的恢複需要兩(liang) 至三年時間。”喬(qiao) 瑋說,“可我做手術隻有半年,到底應不應該上一線防疫?後來我想,作為(wei) 一名醫療戰士,疫情就是戰場,大敵當前怎麽(me) 能夠臨(lin) 陣脫逃?於(yu) 是堅決(jue) 請求上!”

  喬(qiao) 瑋對隔離人員“有心”。一名發熱人員性情暴躁,不配合治療,她靠上去耐心作心理疏導工作,患者稱“醫院提供的飯菜不合口味”,不時發泄情緒。喬(qiao) 瑋把自己的水果、麵包、火腿腸相送,“每天都送七八次”。這位患者出院時,一聲真誠的“謝謝”,讓喬(qiao) 瑋及同事流下了眼淚。

  喬(qiao) 瑋的愛人陳科峰,也在雞澤縣醫院CT室工作,雖然他們(men) 近在咫尺,卻已經一周多沒見過麵了。因為(wei) 忙,時間不夠用,CT室肩負著發熱病人檢查、排查的重要任務,每天都是連軸轉。他們(men) 的女兒(er) 今年10歲,一個(ge) 多月了喬(qiao) 瑋都沒見到孩子,但女兒(er) 錄的一段視頻讓她淚目: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您安心工作吧,我在這裏為(wei) 您祈禱,希望疫情可以早點過去,女兒(er) 等您回家。

  或在隔離病房值班服務,或在基層預檢分診,或下到村裏一家一戶進行流調,或在轄片進行嚴(yan) 格消殺……喬(qiao) 家11名醫生在不同的崗位,盡的是相同的責任。

  大年初六,雞澤縣風正鄉(xiang) 楊莊村有發熱人員。為(wei) 防止擴散,共產(chan) 黨(dang) 員、風正鄉(xiang) 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組組長的喬(qiao) 單冒著風雪連夜組織疑似人員隔離、人員排查、各場所消殺,當按程序處理完畢後,已是次日淩晨5時許。

  正月14日,喬(qiao) 瑋的生日是在病房過的,雞澤縣醫院買(mai) 了蛋糕,她的同事齊唱生日歌。“我許了一個(ge) 生日願望,就是早點打贏這場戰鬥,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兄弟姐妹們(men) 可以早點回家!”這是喬(qiao) 瑋的心願,也是喬(qiao) 家醫生們(men) 共同的願望。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04日 16:29 來源:新華社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