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尋找的楊護士,在這裏!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月28日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新聞特寫(xie) “尋找楊護士”為(wei) 題,報道了武漢新冠肺炎康複患者劉猛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公開尋找武漢洪山方艙醫院江西隊楊護士。劉猛描述了自己從(cong) 患病到治愈的這段經曆。他說,“開始時沒有醫院收治,很絕望。後來進了方艙,有一位來自江西的‘楊護士’給了我信心,她的眼神讓我忘記了恐懼。”劉猛表示,希望再次聯係到楊護士。

楊輝利!

她是南昌市新建區人民醫院的護士

是南昌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隊員

一名令人尊敬的白衣天使!

  楊輝利,女,1987年8月生,中共黨(dang) 員,南昌市新建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2013年畢業(ye) 於(yu)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護理係,2015年在新建區人民醫院從(cong) 事呼吸內(nei) 科護理工作,熟悉呼吸係統疾病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已是科室業(ye) 務骨幹的楊輝利,也是一位妻子和兩(liang) 個(ge) 孩子的母親(qin) ,最小的孩子才一歲多,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然而在“小家”和“大家”麵前,已經10年黨(dang) 齡的楊輝利毅然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 

  最美黨(dang) 員“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武漢告急!湖北告急!共產(chan) 黨(dang) 員楊輝利——南昌市新建區人民醫院呼吸內(nei) 科護士,積極響應黨(dang) 的號召,於(yu) 2月4日下午毅然踏上馳援武漢的征途。

  武漢洪山體(ti) 育館,作為(wei) 武漢第一批“方艙醫院”,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楊輝利就在這裏開始了她的“援鄂”之旅。醫護人員實行輪班製,每班4個(ge) 小時,要求提前半小時交班,但通常她都要提前一個(ge) 小時就到醫院開始做防護準備。這個(ge) 被她笑稱“能把人整暈”的防護流程,卻是所有醫護人員必須記住而且一步都不能落下的!“裏麵留一件自己的秋衣毛衣,工作服口袋裏放一個(ge) 口罩和帽子,雨鞋外加鞋套。嚴(yan) 格洗完手後戴好帽子、口罩(一層N95再加一層外科醫用口罩)、護目鏡,然後戴上第一層手套,穿上隔離衣;戴第二層手套,穿防護服;防護服密封後再戴手套,防護服外再套鞋套。”

  談起穿上這些裝備後的感受,楊輝利是這樣描述的:“那個(ge) 衣服穿在身上特別笨重,行動很不方便,特別悶,很多人都會(hui) 有心慌惡心的感覺,因為(wei) 不能喝水,容易缺氧,嗓子也特別幹,總有一口痰堵在那裏又不能吐,特別難受,而且不能上廁所。所以我們(men) 都是穿好了尿不濕進去,做起事來很費勁,而且時間久了,護目鏡會(hui) 起霧,看不清。”楊輝利說,“昨天還有個(ge) 小姑娘吐了,隻能後備人員接著上。”

  雖然脫卸就是穿的過程反著來一遍,卻更加麻煩也更加嚴(yan) 格。為(wei) 避免身體(ti) 暴露感染,速度也必須更慢。脫完衣服,還要戴好帽子口罩依次清理口腔、鼻腔、耳道、眼睛,洗澡三十分鍾,換好幹淨衣服才能回酒店。 

  到了酒店馬上又得把衣服用消毒片浸泡,繼續清理口腔、鼻腔、耳道、眼睛,再次洗澡三十分鍾換上幹淨的衣服。楊輝利告訴記者,她們(men) 住的房間也是要嚴(yan) 格區分清潔和汙染區位置的,因為(wei) 從(cong) 醫院回來,怕有病毒,必須重新給房間消毒。

  患者心中“那團光”

  “夜晚,武昌洪山體(ti) 育館方艙醫院逐漸安靜下來,患者都已入睡,偶爾傳(chuan) 出幾聲呼嚕。為(wei) 了不打擾大家休息,我們(men) 每一個(ge) 護士,靜靜的站在各自分管的患者身邊守護著他們(men) 。黑夜中,我們(men) 的防護服顯得格外顯眼,是唯一的亮光,用患者的話說,每次醒來隻要看到那團‘白光’,心裏就踏實多了。”

  在方艙醫院,楊輝利發現很多患者都表現出極大的焦慮,也很雜亂(luan) 恐慌,一個(ge) 問題常常要問很多遍。麵對這些情況,楊輝利不斷地耐心解釋,細心安慰,輕撫與(yu) 擁抱成了最有效用的治療藥劑。就這樣,她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管護著十個(ge) 病人,不吃不喝,忍著呼吸不暢的困難,不停的回答病人問題,安撫他們(men) 的情緒。白天六個(ge) 小時站下來,身子酸到不能走動也不能彎腰,到最後腰痛得難受,但是楊輝利在心裏一遍又一遍的鼓勵自己:要堅持,不能放棄,因為(wei) 這裏的病人需要幫助。

  “一開始來,都會(hui) 非常不習(xi) 慣。”楊輝利說,“生活和工作都必須迅速做出大幅調整,才能盡快進入狀態。”由於(yu) 方艙醫院是臨(lin) 時組建的,許多設施都還在逐步完善。麵對艱苦的工作環境,她很樂(le) 觀,“國家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我相信會(hui) 越來越好。”當時,武漢每天確診的人數還在不斷攀升,方艙醫院的建立極大地緩解了當地部分病人無法收治的緊張局麵。楊輝利每天的工作就是對這些住進方艙醫院的確診輕症病人進行醫學觀察,有時還要給病人們(men) 做心理幫扶。“患者普遍都很焦慮,我們(men) 醫護人員首先得陽光起來,才能帶動他們(men) ,給他們(men) 信心!” 

  遠嫁南昌“川妹子”

  支援武漢的這些天,楊輝利說自己什麽(me) 樣的“苦差事”她都敢幹,但唯一不敢做的是接孩子的電話,她怕自己聽到孩子想媽媽時,忍不住哭出來,對孩子的思念,她也隻限於(yu) 愛人在電話那頭的轉達。

  楊輝利是個(ge) “川妹子”,為(wei) 愛情遠嫁到南昌,她自己從(cong) 未後悔,“我公公婆婆都是特別特別善良的人,不管對誰,寧願自己吃虧(kui) 也不會(hui) 虧(kui) 待別人。一開始我爸媽是不同意我嫁這麽(me) 遠的,但是她們(men) 來過我家之後,也就不說什麽(me) 了。這次能無後顧之憂地來武漢支援,也多虧(kui) 了公公婆婆的理解和支持,隻是很對不起我的寶貝,沒怎麽(me) 管她們(men) 。”楊輝利的小女兒(er) 才一歲多。 

  2009年,四川姑娘楊輝利和南昌男孩羅偉(wei) 同時考進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同一個(ge) 院係、同一個(ge) 班級且同為(wei) 班幹部的倆(lia) 人,誌同道合、相見恨晚。他們(men) 一起泡圖書(shu) 館、一起參加社團活動、一起組織誌願服務,立誌為(wei) 黨(dang) 和國家衛生事業(ye) 奮鬥終身的楊輝利在那一年向黨(dang) 組織提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由於(yu) 表現優(you) 異,楊輝利多次受到學校的表彰和肯定,先後獲得“優(you) 秀誌願者”“優(you) 秀共青團員”“優(you) 秀青年誌願者”“誌願者之星”等榮譽稱號。一路初心不改、始終堅定理想的楊輝利,2011年在收獲愛情的同時,也正式成為(wei) 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

  2020年農(nong) 曆新年的元宵,一個(ge) 中國人闔家團圓的日子。與(yu) 往年不同,楊輝利與(yu) 愛人羅偉(wei) ,一個(ge) 在武漢的抗“疫”一線作戰,一個(ge) 在南昌地鐵上值守,以這樣的方式並肩攜手,他們(men) 並不覺得孤單。

  “跟我一起的很多戰友,也都是孩子的媽媽,爸媽的女兒(er) ,丈夫的妻子,但我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醫務工作者。我們(men) 也想家,也想父母,想孩子,想親(qin) 人。但我們(men) 肩上有責任,黨(dang) 需要我們(men) ,國家需要我們(men) ,人民需要我們(men) 。”楊輝利在日記中這樣寫(xie) 道。

其實

江西(南昌)援鄂醫療隊員

都是“楊護士”

麵對病毒,他們(men) 不抱怨不退縮

用真心換真心,關(guan) 懷撫慰患者

……

“楊護士”的故事

每天都在江西隊、南昌隊發生

他們(men)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

戴著層層麵罩

匆忙地穿梭於(yu) 方艙內(nei)

不為(wei) 你記住她(他)叫什麽(me)

隻為(wei) 同胞健康平安

她(他)有個(ge) 統一的名字

——“最美逆行者”!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04日 16:18 來源:江西組工微訊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