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與(yu) 患者往往素不相識,因為(wei) 這場疫情,他們(men) 的生活有了交集。醫生救治患者,患者感恩醫生。於(yu) 是,一封封感謝信寄出。這些信大多來自患者和家屬,也有的是醫生寫(xie) 給患者,字裏行間寫(xie) 滿了愛與(yu) 感動的故事。
醫生寫(xie) 給患者——
“感謝你們(men) 與(yu) 我們(men) 並肩作戰”
“你們(men) 選擇來院隔離和治療,克服了諸多困難,你們(men) 不僅(jin) 是對自己的保護,更是對他人生命的承諾,本身就是英雄的行為(wei) 。我們(men) 感謝你們(men) 的積極配合,感謝你們(men) 的支持理解,也感謝你們(men) 與(yu) 我們(men) 一起並肩作戰,打敗共同的病毒敵人!”
——醫生孫雙濤
這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穀院區醫生孫雙濤寫(xie) 給患者的一封感謝信。
對於(yu) 這封信,孫雙濤有自己的考慮。他認為(wei) ,醫生和患者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戰友關(guan) 係”,必須彼此信任。就像他在信中說的這段話:“在你們(men) 眼裏,我們(men) 是醫生,你們(men) 是病人;而在我們(men) 心中,我們(men) 就是同一個(ge) 戰壕裏的戰友,新冠病毒就是我們(men) 共同的敵人!”
現在一下班,孫雙濤就不時在患者群裏發信息叮囑“戰友”:“一天下來很辛苦,大家早點休息。以良好的作息早日戰勝病毒!”患者很快就有回應,有的發個(ge) “好的”表情包,有的說“等會(hui) 兒(er) 睡”,還有的發一張很萌的“睡覺啦”的表情包。在孫雙濤看來,這更像是一個(ge) 相互關(guan) 心的“戰友群”。
線上“鍵對鍵”,線下也要“麵對麵”。作為(wei) 心理學研究生,孫雙濤在對患者進行臨(lin) 床治療時也經常“察言觀色”。一次值夜班時,孫雙濤發現一位60多歲的老人唉聲歎氣。老人身體(ti) 很弱,家人又不在身邊,心裏怕挺不過這一關(guan) 。
孫雙濤就特意留心,一有空就找老人聊天,“我們(men) 是解放軍(jun) ,都是您的親(qin) 人,來這就是照顧您的,您肯定沒事。”聊著聊著,老人眉頭就舒展了。在老人眼裏,“這些人真好,跑來跑去的,自己孩子也未必做得到……”
一來二去的交流,讓患者找到了家的感覺,彼此間相互照應幫襯。有的主動打掃衛生,有的幫忙拿東(dong) 西,還有的提出要捐一些口罩。病房裏時不時還能傳(chuan) 出一些笑聲。
年齡最小患者的家屬寫(xie) 給醫護——
“守得雲(yun) 開見月明”
“感謝楊帆醫生對我家寶寶無微不至的照料,感謝您的全身心投入……感謝兒(er) 童醫院各位白衣天使的辛苦付出!你們(men) 挽救的不僅(jin) 是一條小生命,也是一個(ge) 家庭的希望。向你們(men) 致敬!”
——患者父親(qin) 周先生
2月21日,出生僅(jin) 17天的女嬰笑笑從(cong) 武漢兒(er) 童醫院康複出院,周先生兩(liang) 口子激動地寫(xie) 下一封長信,感謝醫院醫護人員的付出,“從(cong) 一開始的擔心、焦慮,到現在滿足、高興(xing) ,一家人終於(yu) 守得雲(yun) 開見月明。”
“我家笑笑出生時七斤六兩(liang) ,現在不到滿月就十來斤了。”3月1日,周先生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笑笑是新冠肺炎患者裏年齡最小的,確診時出生僅(jin) 5天。
由於(yu) 母親(qin) 產(chan) 前CT顯示雙肺有磨玻璃樣陰影,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武漢兒(er) 童醫院為(wei) 笑笑做了兩(liang) 次核酸檢測和CT檢查,結果呈陽性、雙肺紋理增粗,確診罹患新冠肺炎。周先生和妻子得知孩子的檢測結果,“我們(men) 倆(lia) 都很崩潰,痛哭了好幾天。”
讓他們(men) 稍稍放鬆的,是兒(er) 童醫院醫護人員用電話、微信告訴他們(men) 孩子的身體(ti) 狀況和治療過程。“醫生很負責,也很耐心,一直很體(ti) 諒我們(men) 家長的心情,經常安慰我們(men) 。”周先生說。
“住院期間,我們(men) 給予密切監護和對症治療。”武漢兒(er) 童醫院新生兒(er) 內(nei) 科主任曾淩空介紹,笑笑感染指標不高,所以沒有使用抗生素;但是因為(wei) 存在心肌受損,使用了一些營養(yang) 心肌藥物。另據了解,笑笑是足月兒(er) ,未出現其他合並症,康複過程比較順利。
曾淩空表示,醫護人員24小時監護笑笑的生命體(ti) 征。因為(wei) 孩子太小沒有表達能力,所有臨(lin) 床表現的發現,全部依賴醫護人員豐(feng) 富的臨(lin) 床經驗和持續細心的關(guan) 注。
住院10多天後,笑笑核酸複查結果(間隔24小時)均為(wei) 陰性,症狀、體(ti) 征和複查胸片均正常,符合出院標準。住院期間,笑笑還長胖了,“一頓可以吃80到100毫升奶,是個(ge) 胃口很好的小朋友。”曾淩空說。
周先生說,現在笑笑“吃得香睡得好,很愛笑,睡著了有時候也會(hui) 笑幾聲”,“等疫情過去了,我們(men) 要帶著孩子再去感謝醫生!”
重症患者家屬寫(xie) 給醫護——
“危難顯大愛,風雨見真情”
“危難顯大愛,風雨見真情,正是你們(men) 的真情關(guan) 愛與(yu) 無私付出,給了患者希望與(yu) 勇氣。作為(wei) 一名新冠肺炎感染病人的家屬,我懷著感謝之情、感恩的心向你們(men) 深深地鞠上一躬!說聲:謝謝!”
——患者家屬張紅燕
1月10日,患者陶先生因發燒住進了協和東(dong) 西湖醫院感染科,住院3天後,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製,院方決(jue) 定緊急轉入ICU病房。
1月14日,武漢風雨交加,從(cong) 傳(chuan) 染科轉移到重症監護室隻有短短600米,但患者因呼吸困難、掙紮躁動,行進困難。科室主任袁海濤不得不用力按著他,雨水混雜著汗水流進了他的護目鏡,打濕了他的防護服,第二天,袁海濤開始發燒,被確診為(wei) 新冠肺炎,此後的20多天裏,盡管自己病情加重呼吸困難,袁海濤仍不忘跟患者的主治醫生保持電話溝通、遠程看病。“他說不出話了就用手機打字,研究我老公的病情治療方案。”張紅燕回憶。
在昏迷的20多天裏,陶先生因合並了罕見的多重耐藥菌感染,需要使用比較稀缺的抗生素,當時醫院沒有,市麵上也買(mai) 不到,副院長周靜便想盡一切辦法調藥,又組織3次專(zhuan) 家會(hui) 診,診療藥物多管齊下,患者終於(yu) 蘇醒。
最近幾天,陶先生開始日漸康複,照護他的護士長和護士們(men) 又給他擦洗、剪頭、刮胡須。“她們(men) 把自己喝的牛奶讓給我老公,甚至下班回家親(qin) 手熬米湯送給他喝。”張紅燕說,是醫護們(men) 的無私真情,才讓她和家人能重新團聚。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