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戰場,就有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有一大批逆行而上、勇往直前的開路先鋒,他們(men) 主動請纓、不畏艱險,始終衝(chong) 在抗疫隊伍的最前列。他們(men) 中,有在一線晝夜奮戰的醫生、護士和科研人員,有哪裏需要就到哪裏的人民子弟兵,也有為(wei) 抗擊疫情忘我工作的項目建設者、城市運營者和基層防疫工作者……他們(men) 有著一個(ge) 共同而響亮的名字:共產(chan) 黨(dang) 員!
劉磊: 視疫情為(wei) 命令,視責任大於(yu) 天
劉磊,中共黨(dang) 員,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
作為(wei) 深圳市唯一一家傳(chuan) 染病防治專(zhuan) 科醫院的管理者,劉磊以高度的職業(ye) 敏感關(guan) 注著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報道,2019年12月26日就啟動了醫院防治應急預案,做好物資、人員、技術儲(chu) 備,2020年1月8日組織醫院開展不明原因肺炎實戰應急演練。1月11日收治廣東(dong) 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後,他迅速動員全院幹部職工投入抗“疫”鬥爭(zheng) ,並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平均每天睡眠時間隻有3個(ge) 小時左右。作為(wei) 市疫情臨(lin) 床救治組組長,他每天堅持帶隊到病區查房,統籌協調救治工作,組織專(zhuan) 家團隊研究每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診療方案、開展專(zhuan) 家會(hui) 診。作為(wei) 院長,他每天深入醫院發熱門診、實驗室、物資供應、後勤保障等崗位一線查看,確保全院工作高效運轉。作為(wei) 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他經常走訪各科室一線崗位以至宿舍、飯堂,關(guan) 心關(guan) 愛衝(chong) 鋒陷陣的醫務人員和默默工作的“幕後英雄”,堅定抗“疫”信心和決(jue) 心。在他的感召下,全院幹部職工紛紛主動請纓參與(yu) 到最苦、最累、最髒、最危險的工作中,全力以赴開展患者醫療救治,全力投入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guan) 。
楊德昌:疫情當頭,當以國家、人民為(wei) 重
楊德昌,中共黨(dang) 員,現為(wei)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呼吸病學專(zhuan) 家。對於(yu) 已經83歲的楊教授來說,庚子年跨年夜卻過得不算溫馨,因為(wei) 他“艱難”地贏得了一場家庭辯論的勝利。
1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被確定為(wei) 新冠肺炎省級定點醫院後,楊德昌立即主動請戰,像17年前抗擊非典時一樣,要求去往疫情防控最前線。除夕夜裏,家人一次次地勸說和反對,畢竟年齡大了免疫力差,更容易被感染,他卻固執地說: “無論我多大年齡,疫情當頭,就當以國家、人民為(wei) 重。我想幹的事,你們(men) 誰也擋不住”。10多天來,他聽匯報、議方案,精準給出診療指導意見,親(qin) 自對醫院每天新增的留觀病例和疑似病例進行指導,悉心指點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的後輩們(men) ,還耐心地接待前來谘詢的群眾(zhong) 。在他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摞摞寫(xie) 滿密密麻麻數字的疫情防控資料,一線的工作暫緩時,楊德昌就把精力都放在了研究這些數據上,“隻有了解透了發病的規律,時刻關(guan) 注病情的發展,才能為(wei) 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引。”經常有人提醒他注意休息,他總說“我是黨(dang) 員、是醫生、是顧問,無論哪個(ge) 身份,在這個(ge) 非常時期,我都不能去頤養(yang) 天年。這是職業(ye) 要求,也是職責所在。”
孫偉(wei) :“一貫表現優(you) 秀”的好醫生
孫偉(wei) ,中共黨(dang) 員,現為(wei) 安徽淮北市人民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徽省首批援鄂醫療隊淮北醫療隊隊長。實際上,他從(cong) 科室副主任提拔為(wei) 主任,還不到1個(ge) 月時間。
4年前,作為(wei) 科室副主任的孫偉(wei) 主動報名參加了安徽省“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頂著高原反應的不適,全身心投入工作,贏得藏族同胞的廣泛讚譽,榮獲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優(you) 秀援藏幹部稱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和身為(wei) 醫院感染病房護士的妻子一起,日夜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當得知淮北市正在組建援鄂醫療隊,雖然家中有需要照顧的老人、有幾個(ge) 月後就要升學考試的兒(er) 子,他還是第一時間向院黨(dang) 委遞交了“請戰書(shu) ”。抵達武漢後,作為(wei) 醫療隊隊長的他立即帶領醫療隊員投入救治一線,夜以繼日搶救患者。在領導和同事們(men) 眼裏,孫偉(wei) 是一名“一貫表現優(you) 秀”的好醫生、好同事,對院裏交給的工作從(cong) 來不講條件、不計報酬、不打折扣。在科室,他以誠待人、熱心助人,和大家融洽相處;在門診和病房,他耐心細致、業(ye) 務精湛,是患者心中的“暖心”醫者。
於(yu) 正洲:盡最大努力阻斷疫情傳(chuan) 播,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應該做的事
於(yu) 正洲,中共黨(dang) 員,工程師,生前係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淄博分公司收費管理部部長。1月30日上午,已連續堅守崗位6個(ge) 晝夜的他,在收費站口現場執行疫情防控任務時突感身體(ti) 不適,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jin) 48歲。
作為(wei) 一名有著多年工作經曆的“老公路”,於(yu) 正洲在疫情發生後敏銳地意識到,把好高速公路出入口關(guan) 是防疫工作的關(guan) 鍵。他主動請纓擔任現場工作組組長,從(cong) 大年初一就牢牢“釘”在了高速公路上,積極與(yu) 當地衛生、交警、公安等部門聯係,第一時間在13個(ge) 收費站全部設立了疫情監測點,並堅持每天至少全部巡查一遍。每天天不亮就出發,檢查完一遍站點就已是深夜。遇到過往司乘人員不配合時,他都會(hui) 主動上前、耐心細致地勸說。家人勸他說這樣有危險,他說“我有多年收費一線工作經驗,與(yu) 司乘人員打交道是我的長項,盡最大努力阻斷疫情傳(chuan) 播,才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應該做的事。”同事們(men) 勸他休息一下,他笑著說自己撐得住;家人打電話催他回家,他總說不急不急,多轉一圈就可能多發現一個(ge) 問題。整整六天,他都顧不上休息,實在困極了,就在辦公室或者職工宿舍打個(ge) 盹,爬起來又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直到倒在他心愛的公路線上。
陳宇環:疫情麵前舍小家顧大家
陳宇環,中共黨(dang) 員,現為(wei) 廣西賀州市平桂區大平瑤族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陳宇環未滿一歲的小女兒(er) 突發季節性肺炎。在送醫就診途中,她突然接到上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電話。來不及多想,她趕忙將孩子托給家人照料,在這萬(wan) 家燈火的團圓之夜,匆匆踏上返回大平瑤族鄉(xiang) 的路途,投入到艱巨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回到鄉(xiang) 裏,她迅速落實上級部署,組建起一支由黨(dang) 員、村幹、駐村隊員組成的抗疫黨(dang) 員先鋒隊;堅持24小時在鄉(xiang) 裏值守,每天與(yu) 包村幹部一起摸排、商討疫情變化,及時調整防控措施。為(wei) 了保障一線工作人員的防疫安全,她自己開車跑遍城裏各大藥店,並四處托朋友幫忙,為(wei) 鄉(xiang) 裏購置口罩等防疫物資。她還因地製宜,請當地村民錄製了客家話、瑤話版本的疫情防控宣傳(chuan) 口號,強化村級疫情防控氛圍。在她的帶領下,大平瑤族鄉(xiang) 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同舟共濟齊抗疫情,建立起臨(lin) 時黨(dang) 支部9個(ge) ,設立村屯關(guan) 卡17處,發放疫情防控宣傳(chuan) 資料7000餘(yu) 份,取消婚喪(sang) 嫁娶9起,勸散聚集性活動約600人次,陳宇環也被譽為(wei) 奮戰在大平瑤族鄉(xiang) 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之花”。
韓世磊:大疫當前敢擔當的“90後”好村幹
韓世磊,中共黨(dang) 員,退役軍(jun) 人,安徽鳳陽縣紅心鎮紅心社區村委會(hui) 委員、民兵營長,是一名“90後”青年村幹。2月1日14時左右,他在負責的卡點執勤時,因勞累過度突發自發性腦幹出血,目前經搶救已脫離危險。
從(cong)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起,韓世磊就一直在為(wei) 疫情防控工作奔波忙碌。他負責所在社區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的第8村民組共302名村民,每天都要挨門逐戶開展疫情排查和防疫知識宣傳(chuan) ,不定時開展巡查,並自願承擔了從(cong) 武漢返回人員的日常隨訪工作。紅心社區有7名“兩(liang) 委”幹部,交通卡點執勤3人一班,每4個(ge) 小時換一次班,24小時不間斷值守,工作強度大,但他從(cong) 沒叫過苦。考慮到人手緊張,他還主動放棄輪休,配合村裏開展消毒工作,基本上是“連軸轉”。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加上飲食、睡眠不規律,這個(ge) 年輕的小夥(huo) 子終因勞累過度,倒在了疫情防控崗位上,用行動詮釋了一名新時代“90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責任和擔當。
仁多:雪域高原的銀發 “逆行者”
仁多,中共黨(dang) 員,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謝通門縣青都鄉(xiang) 納強村退休基層醫務工作者。在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已經73歲的仁多不顧年老體(ti) 弱,毅然主動請纓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成為(wei) 謝通門縣年齡最大的黨(dang) 員突擊隊隊員。
行醫五十餘(yu) 年,仁多深知基層醫療力量的薄弱,意識到疫情嚴(yan) 重性,他主動申請加入到青都鄉(xiang) 黨(dang) 員突擊隊伍。每天他都起早貪黑,背著醫藥箱奔走在返鄉(xiang) 人員家中,了解身體(ti) 狀況、測量體(ti) 溫、宣講疫情防控知識,耐心細致地叮囑牧民“口罩必須要帶,手要用肥皂經常的清洗,千萬(wan) 不要聚在一塊聊天……” 仁多的加入減輕了青都鄉(xiang) 衛生院診治患者的壓力,也極大地鼓舞著黨(dang) 員突擊隊的隊員們(men) 。 家人勸阻他繼續工作,仁多總是說“我不去,牧民們(men) 病了怎麽(me) 辦”,樸實的話語中,蘊涵的是黨(dang) 員的擔當和醫者的仁心。退休21年來,仁多始終堅持義(yi) 務出診,為(wei) 了讓偏遠村組的牧民群眾(zhong) 能看得上病,他曾背著藥箱徒步行走四十多公裏。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上,滿頭銀發的白衣老人留下了最美的背影。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