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臣被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咬了!”2月7日,一個(ge) 消息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chuan) 開,大家的心都被揪了起來。
“還好,還好,就是有點瘀青,稍微有點出血而已。”麵對大家關(guan) 切的詢問,仍然堅守在浙大一院隔離病房內(nei) 工作的張京臣說。時間倒退回2月7日15:30,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5號樓4樓ICU,集中收治了浙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做好全套防護措施,張京臣正在給一位危重症患者做治療操作,“這個(ge) 患者51歲,本來就長得壯,下午剛剛拔掉氣管插管,精神狀態還不是很穩定”。張京臣介紹,雖然患者病情已經向好,但還是有點意識不清,人有點煩躁,盡管操作時另外兩(liang) 個(ge) 同事也在場照看,但意外還是發生了。
“可能是操作時他感覺不舒服,突然抬起頭,朝著我右上臂外側(ce) 就是一口。”張京臣回憶,由於(yu) 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麵屏,視野受限,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當意識到被咬了之後,他馬上把自己的手臂抽了出來。
“當時也沒覺得痛,同事幫忙安撫患者後,還是繼續順利完成了操作。”張京臣說,做完操作後,他就退出隔離病房,脫下防護服,發現手臂上已經瘀青,還有點出血。
聞訊趕來的趙雪紅和高春華兩(liang) 位護理專(zhuan) 家,急得一邊為(wei) 他消毒處理,一邊關(guan) 心他的身體(ti) 狀況。“沒事,老師!我穿了兩(liang) 層防護服,本身暴露風險就不高,衣服也沒有咬破。”他說,這個(ge) 患者當天核酸檢測已經轉陰,“其實這個(ge) 病人本身就在好轉中,這一下說明他恢複得還不錯”。他輕鬆地說。
1989年出生的張京臣,是浙大一院急診監護室的一名醫生,已經從(cong) 醫5年。今年正月初一上完一個(ge) 大夜班,第二天一早就跟隨大部隊來到即將緊急啟用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做準備,之後一直在重症監護室戰鬥。
“其實這樣的危險,我們(men) 日常工作中也經常碰到。”張京臣說,在給急診監護室的患者做操作時,風險同樣很大,曾經還有同事的指甲蓋被患者咬掉過,但隻要患者平安健康,這些一時的疼痛也就不值一提了。
現在,距離這件事已經過去三周了,張京臣仍然奮戰在監護室。“沒事,事發後兩(liang) 位護理老師處理很及時,後麵也連續做過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的。”張京臣說,自己目前身體(ti) 很健康,事情發生後家人和親(qin) 朋好友都發來很多信息詢問。“本來也沒打算跟家人說,爸媽都是看到新聞後才知道的。”他說,跟家裏人做好解釋,他們(men) 也就放心了,隻是叮囑他還是要保護好自己。匆匆結束了聊天,他走進房間做簡單休整,當晚11點,他的夜班才正式開始。
這次疫情中,這樣驚心動魄的事情隨時都在發生。為(wei) 了更好地安撫患者,浙大一院早早關(guan) 注到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組建了心理救援工作組,派出了精神衛生科醫生進入隔離病房,與(yu) 患者談心、交心,讓陽光照進患者心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