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少數民族醫護人員一線戰疫——協力同心 抗疫同行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來自祖國各個(ge) 地區、不同民族的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打敗疫情。

  記者采訪了5位來自不同民族、奮戰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起聽聽他們(men) 的戰疫故事。

  新疆支援湖北醫療隊巴哈古麗(li) ·托勒恒(哈薩克族)——

  “讓團結之花綻開在方艙內(nei) ”

  近日,武漢市東(dong) 西湖方艙醫院C廳一位醫療隊隊員穿防護服教患者跳舞的視頻火了,領舞的是來自新疆的巴哈古麗(li) ·托勒恒。

  “剛進艙時,發現患者心情不太好,隊長就建議我帶頭跳個(ge) 舞、表演個(ge) 節目,舒緩一下大家的心情。”第一次進艙的巴哈古麗(li) ·托勒恒接到了任務。

  巴哈古麗(li) ·托勒恒從(cong) 哈薩克族舞蹈《黑走馬》開始,陸續就有戴著口罩的患者聚到她身邊,跟著跳起來……

  平時,醫務人員都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很難辨認;但這支來自新疆的醫療隊,患者很熟悉,“他們(men) 寫(xie) 在防護服上的名字長又長,還個(ge) 個(ge) 能歌善舞的。”患者陳先生說。

  除了帶大家唱歌、跳舞、做操,巴哈古麗(li) ·托勒恒和隊員們(men) 還把從(cong) 家鄉(xiang) 帶來的紅棗、核桃、葡萄幹等新疆特產(chan) ,分給艙內(nei) 的患者。

  網友們(men) 很喜愛巴哈古麗(li) ·托勒恒,有人還給她創作了手繪漫畫;她第一時間把漫畫做成微信頭像。“不分民族和地域,大家都是一家人,讓團結之花綻開在方艙內(nei) 。”巴哈古麗(li) ·托勒恒說。

  中部戰區總醫院護士張宏淼(土家族)——

  “看到病人出院,特別自豪”

  “爺爺講,當年是共產(chan) 黨(dang) 解放了咱們(men) 土家人。輪到咱們(men) 出把力的時候,不能含糊。”這名淳樸的土家女孩,在疫情發生後退掉春節回家的車票,穿上防護服,加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

  一天晚班,在查房過程中,張宏淼發現了一名有發熱症狀的疑似患者輾轉反側(ce) 難以入睡;查完房後,張宏淼悄悄來到了這名患者的床邊。

  “我自己在武漢看病,每天心裏懸著,實在睡不著。”患者輕聲說。

  “要注意休息,睡眠不好很影響康複。我也是一個(ge) 人在武漢,有什麽(me) 擔憂可以跟我說說。”“不知道檢測結果什麽(me) 時候出來,擔心被確診,家裏人還等著團聚……”張宏淼一直陪這名患者聊到淩晨2點。

  “病人們(men) 都比較緊張,讓他們(men) 把擔憂吐露出來,我們(men) 再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加以排解,效果更好。”那晚,這名患者終於(yu) 睡實了。

  “看到病人出院,特別自豪。”張宏淼說。

  甘肅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燕琴(藏族)——

  “能為(wei) 抗疫出點力,是我的榮幸”

  “今天,是來武漢的第二十六天。工作、生活都完全進入了正軌,大部分患者的情況也一天天好轉。”2月22日,張燕琴在日記中寫(xie) 道,“相信勝利不會(hui) 遙遠。”

  張燕琴今年37歲,在甘肅省中醫院工作了18年,現任康複醫學科護士長。春節期間,她在醫院值班。接到增援武漢的通知後,來不及與(yu) 家人商量,就寫(xie) 了請戰書(shu) 。“我是黨(dang) 員,而且有在重症醫學科工作的經曆,讓我上!”

  她是藏族,老家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我父親(qin) 是骨外科醫生,從(cong) 小耳濡目染,選擇了這一行。這次來武漢支援,能為(wei) 抗疫出點力,是我的榮幸!”

  2月2日,丈夫王晨給她寫(xie) 來一封家書(shu) :“我和兒(er) 子整天盯著電視,看武漢的抗疫新聞。當看到你穿戴著厚重的防護裝備時,我們(men) 能感受到你的堅韌與(yu) 強大!期盼你早日平安凱旋!”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張燕琴和同事分成兩(liang) 個(ge) 組,照顧重症病人。除了常規的輸液、喂藥等護理工作,她們(men) 還要擔負起打掃衛生、為(wei) 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服務等工作。“他們(men) 說的武漢話,我聽不懂,後來大家就說謝謝、豎大拇指。”張燕琴說。

  “來了這麽(me) 多天,還沒有正經休息過。”張燕琴告訴記者,前幾天她和同事去樓下散步,發現院子裏的梅花開了,“春天已經來了,這座英雄的城市也快好了!”

  北京瑤醫醫院院長覃迅雲(yun) (瑤族)——

  “治好病人,才算真本事”

  2月21日,在武漢市紅十字會(hui) 醫院,51歲的袁先生康複出院,進入隔離觀察期,這是覃迅雲(yun) 參與(yu) 救治出院的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覃迅雲(yun) 是廣西瑤族人,現任北京瑤醫醫院院長。1月23日起,在北京的覃迅雲(yun) 就一邊請戰,一邊通過遠程會(hui) 診給患者看病。2月15日,請戰獲批的覃迅雲(yun) 和醫療隊從(cong) 北京西站上車到信陽東(dong) 下車,再轉乘大巴到武漢馳援一線。

  第二天上午,經過防護培訓之後,覃迅雲(yun) 到達武漢紅十字會(hui) 醫院。這家醫院收治的幾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有一次,覃迅雲(yun) 所在的病區裏,有一位中年女士發燒40度持續不退,咳嗽憋氣嚴(yan) 重,不太配合治療……覃迅雲(yun) 一直安慰她:“你還挺年輕,請相信我們(men) 會(hui) 把你這個(ge) 病治好的。”隨後,覃迅雲(yun) 又給她講解了很多中醫藥的診療方案;如今,在覃迅雲(yun) 的治療下,她的呼吸慢慢順暢了……很多醫護人員誇讚覃迅雲(yun) ,他總說,“醫生隻有治好病人,才算真本事。”

  寧夏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護士丁妮(回族)——

  “建立信任,是成功治療的前提”

  “您今天好些了嗎?要多吃些流質和軟食。”早上8點,湖北襄陽市人民醫院東(dong) 津院區的發熱病房,護士丁妮像往常一樣推開病房的門……

  32歲的丁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護士,曾在襄陽上過三年學。第二批寧夏援助湖北醫療隊開始組建後,丁妮報了名。得知丁妮作為(wei) 醫療隊員支援襄陽,昔日的班長發來信息:“襄陽人民歡迎你。”

  她被分配到襄陽市中心醫院東(dong) 津院區,負責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護理工作。為(wei) 了節省防護服,她穿著紙尿褲,一進去就是7個(ge) 小時不吃不喝;下午3點下班後,才能吃上午飯。

  但丁妮並不覺得辛苦,對襄陽提供的生活保障,她充滿謝意。“襄陽特意為(wei) 我們(men) 準備了清真餐。看到我們(men) 不太適應南方氣候,還專(zhuan) 門買(mai) 了電暖氣。”

  前兩(liang) 天,一名61歲的患者住進病房,得知確診新冠肺炎後,情緒十分低落。丁妮瞧見了,每天早上查房時,主動跟他打招呼、問好,向他普及疾病防控知識,進行心理疏導,患者情緒逐漸平穩下來。

  “和患者建立信任,是成功治療的前提。”丁妮說。2月21日一早,她再次來到病房,發現患者的氣色比之前好多了,心情看起來也不錯……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27日 07:1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