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現在怎麽(me) 瘦得這麽(me) 狠呐?我年紀大了,不能給你幫忙,我一點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說我,這麽(me) 大歲數了,待在家裏不給社區添亂(luan) ,就是給董主任幫忙了。你要保重身體(ti) 啊!”
一通來自90多歲的葉婆婆的電話,讓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shu) 記、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董守芝一直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24小時開機的她,有時一天要接一百來個(ge) 電話,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關(guan) 心和感謝的。
西橋社區是一個(ge) 由單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有7300多戶1.6萬(wan) 餘(yu) 人,老舊小區和平房區居多,有400多棟平房,而有物業(ye) 管理的小區隻有6個(ge) ,11個(ge) 小區沒有物業(ye) 。
從(cong) 年前開始,董守芝和同事們(men) 就開始在社區清樓道、清屋頂、清死角,做大掃除,用消毒液在整個(ge) 社區開展消殺。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蔓延後,董守芝帶領同事開通社區之音,滾動播報各類通告和提示,組織居民在線上學習(xi) 傳(chuan) 染病防治方法。同時,社區通過微信群上報信息、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上門排查等方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發現“四類人員”,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礎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別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惡性腫瘤以及孕產(chan) 婦等,以便給他們(men) 提供急需的服務。
從(cong) 事社區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區的疫情防控,必須發動群眾(zhong) 、組織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必須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西橋社區裏,社區群幹與(yu) 街道相關(guan) 部門、物業(ye) 公司、誌願者、網格黨(dang) 支部成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通力協作,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服務不斷檔。
給董守芝底氣和信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關(guan) 愛。董守芝的老伴身體(ti) 不好,但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她做點事。隻要她一到家,老伴總會(hui) 叮嚀她加強營養(yang) 、注意休息,又給她衝(chong) 熱水袋,暖手暖腳。
“自己年齡大了,又患有高血壓,兒(er) 子兒(er) 媳不想讓我太操勞。他們(men) 很擔心我,一再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董守芝說,每天看看3個(ge) 月大的孫子的照片,是一種特別的慰藉。
沒有一個(ge) 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ge) 春天不會(hui) 到來。
說起疫情結束後社區的優(you) 先事項,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讓同誌們(men) 都休息一下,讓他們(men) 養(yang) 好元氣再來投入工作。”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