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請離我遠點。”
武漢一名患者的這句話讓醫生紅了雙眼,也讓無數人淚目。
讓醫生遠點,是擔心傳(chuan) 染,是希望“他們(men) 為(wei) 更多武漢市民護佑生命”。
“一個(ge) 人撐起一片天,一顆心溫暖一座城……”很多人這樣留言。
在這座城市,這些天來,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這位可敬而善良的患者,隻是這座千萬(wan) 人口的城市裏普普通通的一個(ge) 。
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改變了這座城市,也改變著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氣質。
疫情催人急,家國共同體(ti) 。每一天,無懼風險的白衣戰士、奮不顧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區幹部,奮戰在抗疫一線;這座城市的人民眾(zhong) 誌成城、守望相助,識大體(ti) 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展現堅忍不拔的頑強鬥誌,一起書(shu) 寫(xie) 大我!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曆史上從(cong) 來沒有被艱難險阻壓垮過,隻要同誌們(men) 同心協力、英勇奮鬥、共克時艱,我們(men) 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鬥爭(zheng) 的全麵勝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飽含深情,令人振奮!
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每快一秒鍾,就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現在的武漢應該是另一番景象:黃鶴樓前遊人如織,長江大橋車流滾滾,漢口車站人聲鼎沸,楚河漢街傳(chuan) 來歡聲笑語,戶部巷街的熱幹麵攤主熱情招呼客人“過早”……
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驟然打斷。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guan) 閉,武漢進入“戰時”狀態。
病毒凶險,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就是命令,醫院成為(wei) 戰場!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奮不顧身衝(chong) 上火線。從(cong) 1月21日到23日,劉智明熬了3個(ge) 通宵,把武昌醫院改造成定點醫院,在兩(liang) 天內(nei) 轉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騰出500張床位。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康複出院,劉智明卻把生命定格在51歲……
老將衝(chong) 鋒,後生可畏。29歲的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原本準備2月1日與(yu) 妻子舉(ju) 辦婚禮。疫情來臨(lin) ,他投身戰“疫”一線。病人最多的時候,他曾在病區堅守了兩(liang) 天兩(liang) 夜,負責救治40個(ge) 病人。然而誰能想到,這場衝(chong) 鋒留下的卻是永恒的背影……
疫情吹響集結號,直麵生死大考。從(cong) 1月23日起,來自全國各地及軍(jun) 隊的醫務人員緊急奔赴武漢,支援範圍也擴大至湖北全省。全國29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軍(jun) 隊係統先後共派出4萬(wan) 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第一時間投入戰鬥,同時間賽跑、與(yu) 病魔較量,為(wei) 生命接力!為(wei) 不影響工作,一些醫護穿上了尿不濕;為(wei) 節省防護服,很多人由4小時一班改為(wei) 6小時一班……白衣為(wei) 戰袍,他們(men) 就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在人類與(yu) 疾病鬥爭(zheng) 的曆史上,一座城市,短短數日,迅速集結4萬(wan) 多名全國一流的醫務人員,可謂創造了一種奇跡!
應收盡收,刻不容緩!黨(dang) 中央發出動員,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指導督查湖北省特別是疫情嚴(yan) 重的武漢,對確診、疑似、密切接觸和發熱等“四類人員”進行全麵排查,對他們(men) 進行分類集中收治和隔離。3000餘(yu) 個(ge) 社區、7000多個(ge) 住宅小區、13800多個(ge) 網格全麵發動,全市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4.45萬(wan) 多名幹部黨(dang) 員職工下沉社區,“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開展拉網式大排查。
“鋼鐵書(shu) 記”王瓊衝(chong) 在最前。在江漢區滿春街中大社區,37歲的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瓊拖著打了一塊鋼板、三顆鋼釘的右腿,帶領12名網格員逐戶排查,一天下來,右腿從(cong) 膝蓋腫到腳踝。
“臨(lin) 時書(shu) 記”黃恒奮不顧身。洪山區珞南街洪珞社區有1位社區工作者確診感染,3位持續發熱。珞南街黨(dang) 政辦工作人員黃恒頂了上來,成為(wei) 社區的“臨(lin) 時書(shu) 記”。手拿兩(liang) 部手機,守著一部座機,每天接聽近300個(ge) 電話。他原本就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因過度勞累,有時不得不躺在地上跟居民聯絡……
“每快一秒鍾,就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從(cong) 位於(yu) 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發熱門診,到集中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再到定點醫院,一套分級分層的收治、隔離、診療體(ti) 係快速形成。
武漢保衛戰全麵打響!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夜以繼日,定點醫院改造分秒必爭(zheng) ,方艙醫院擴容全速推進。
寧可讓床等人,不能讓人等床。中央指導組多方奔走,建院增床。一個(ge) 個(ge) 小區封閉起來了,數萬(wan) 名患者、密切接觸人群走進了醫院、隔離點。截至2月22日,武漢市定點醫院已籌集27199張床位,已使用23223張;方艙醫院已建成開放15家,開放床位13348張,已使用9279張。“人等床”的緊張局麵得到有效緩解。
“關(guan) 鍵時刻,我們(men) 要當群眾(zhong) 的主心骨!”
“生命之托,重於(yu) 泰山。”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門口,刻在巨石上的這8個(ge) 大字,這個(ge) 時候更有千鈞分量。
武漢市江岸區新村街道為(wei) 群社區副主任劉娟對這裏再熟悉不過,為(wei) 轉運社區病人,她來過多次。一個(ge) 月前,該社區書(shu) 記因感染被隔離,剛做完手術的她頂了上來。武漢市對小區24小時封閉管理之後,她帶著9名社區工作者日夜堅守崗位,把封閉管理嚴(yan) 格落實到位,每天工作到淩晨。她甚至作了最壞打算,把農(nong) 村父母的贍養(yang) 問題都向老公作了交代。
劉娟總喜歡戴著一頂紅色的帽子,“紅色代表勝利!沒有什麽(me) 溝溝坎坎是過不去的!”劉娟說:“作為(wei) 基層黨(dang) 員幹部,我們(men) 就是要帶著大家衝(chong) 過這道溝坎,絕不退縮!”
非常之時,非常之責。在抗擊疫情的鬥爭(zheng) 中,英雄的武漢人民不懼艱險,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鋒在前!
“這件事我沒有告訴明昌,我覺得沒必要,哪裏都是戰場!”疫情暴發之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二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副主任醫師張旃瞞著丈夫李明昌,向醫院黨(dang) 委遞交了請戰書(shu) 。17年前曾經參與(yu) 過抗擊非典的她,如今再次主動請纓,衝(chong) 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篩查發熱病人的第一道關(guan) 口。這個(ge) 春節,武漢市東(dong) 湖高新區左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袁偉(wei) 和同事們(men) 都是在一線度過的。1月27日,中心一下子湧入近500名病人,超出平時接診量數倍。“當天基本沒睡覺,直到下半夜才趴著睡了會(hui) 兒(er) 。”一位同事累病了,袁偉(wei) 二話沒說,第二天就替同事頂上。“非常時期,不能考慮更多,我們(men) 都在黨(dang) 旗下宣過誓,現在就是踐行誓言的時候。”袁偉(wei) 說。
社區是第一道防線,黨(dang) 員幹部就是第一道守護者。在街頭,在巷口,在樓宇,許多黨(dang) 員幹部日夜忙碌,抗擊疫情。
社區一線,防護不夠專(zhuan) 業(ye) ,人員構成複雜,感染風險較大。抗疫戰鬥打響不久,洪山區洪山街井崗社區組織黨(dang) 員逐一“結對”有發燒症狀的居民,隨時跟蹤病情,了解生活需求,提供細致服務。“我們(men) 也知道危險,但不這樣做就不放心。關(guan) 鍵時刻,我們(men) 要當群眾(zhong) 的主心骨!”井崗社區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蔡桂芬說。
力爭(zheng) 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有1.6萬(wan) 餘(yu) 人,距華南海鮮市場僅(jin) 2公裏左右,疫情比較嚴(yan) 重。多日來,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董守芝就沒睡過踏實覺,每天忙得像陀螺。她帶著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地毯式排查,同時給居民送藥送菜。“隔著門縫看他們(men) 一眼,我都會(hui) 心安一些。”董守芝說:“1萬(wan) 多戶居民,哪怕漏掉一戶,後果都不堪設想!”
既是守護者,也當貼心人。江漢區民意街多聞社區有位60多歲的婆婆,平時與(yu) 兒(er) 子一起生活,兒(er) 子被確診為(wei) 新冠肺炎後,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田霖成了她的傾(qing) 訴對象,有時深夜打來電話,一說就是一個(ge) 小時。無論多累,田霖總是耐心傾(qing) 聽,有時還陪她一起哭,“這個(ge) 時候,不管群眾(zhong) 提什麽(me) 要求,隻要我能做的,都要盡力去做。我們(men) 是街坊,也是親(qin) 人。”
付出一腔情,換來一片心。前些天,武漢突降大雪,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的工作人員和下沉幹部全天冒著風雪,為(wei) 進出居民量體(ti) 溫,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實際困難。很多居民看到後給社區打來電話:“風雪太大,外麵太冷,你們(men) 趕緊找個(ge) 地方躲一躲吧。放心,我們(men) 在家裏還好。”
“當時我們(men) 都很感動,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芳草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杜雲(yun) 說,“聽到居民這樣說,我們(men) 再苦再累都值得!人心都是相通的,真心為(wei) 群眾(zhong) 著想,他們(men) 一定是能感受到的。”
“為(wei) 了城市正常運轉,我們(men) 苦點累點,不算啥!”
非常時期的武漢,淩晨的街頭是什麽(me) 樣子?
每天淩晨3點,不用上鬧鍾,武昌城管大橋清潔隊中南路班班長周命就會(hui) 自然醒,這是她30多年環衛工作形成的“生物鍾”。
淩晨4點,周命準時到達中南路班的駐點,為(wei) 整條道路的果皮箱更換垃圾袋,同時檢查路麵汙染;5點,她騎上保潔車開始巡回保潔。1月23日以來,她和中南路班的40多位環衛工人始終堅守崗位。“行人少了很多,我們(men) 的保潔標準不能降低,還要搞好消毒。”周命說。偌大的街道時常空無一人,她和同事們(men) 的橙色身影,就像冬日的一抹暖陽。
疫情無情,同舟共濟。生活還在繼續,城市仍要運轉,做好各方麵的保障同樣是一場大考。
“店小二”在堅守。離漢通道關(guan) 閉後兩(liang) 天,一些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大。一時間,一家超市的所有賣場的蔬菜都賣光了,這可急壞了蔬菜采購員曾旋。從(cong) 早上6點開始,他每天要打300多個(ge) 電話,詢問當天的蔬菜到庫量和銷售量。非常時期,采購非常不易。“不是這裏告急,就是那邊出狀況,容不得你有半點喘息。”在有關(guan) 部門大力協調下,山東(dong) 、江蘇等蔬菜產(chan) 地與(yu) 湖北很快實現供需對接,武漢蔬菜的供應量和價(jia) 格趨於(yu) 平穩。
快遞小哥在穿行。全市住宅小區封閉管理後,網購異常活躍。大街小巷空空蕩蕩,匆匆駛過的快遞小哥成為(wei) 一道獨特的風景。
32歲的江西小夥(huo) 潘國珍,每天要完成上百個(ge) 網購訂單。他有時很感動,有居民專(zhuan) 門給他買(mai) 了一盒口罩,叮囑他做好防護;有時也心酸,長時間在外麵跑,一個(ge) 多月來都不敢“碰”兒(er) 子。
誌願服務,愛心接力。快遞小哥汪勇送件也送人,“我送的是救命的人”,他的話已經刷屏。他還拉起了一支幾十人的誌願者團隊,接送醫務人員、為(wei) 醫院送餐、調運醫用物資。他說:“一天接送一個(ge) 醫務人員可以為(wei) 他們(men) 節省4個(ge) 小時,接送100個(ge) 就是400小時,400個(ge) 小時,醫務人員能救好多人!”
為(wei) 打贏武漢保衛戰,上萬(wan) 名民警、輔警下沉社區,配合開展維護秩序和收治隔離工作。從(cong) 臘月二十九到現在,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派出所社區民警沈勝文從(cong) 未回過家。最忙的一天,他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將10多名病患轉移至隔離點。一天下來,老沈累得腿肚子抽筋,站都站不住。
“我參加過抗洪搶險,也參加過抗擊非典,沒想到又遇上這麽(me) 大一場疫情。” 老沈說:“這麽(me) 多困難我們(men) 都過來了,這次也一定能過去!為(wei) 群眾(zhong) 站好崗、守好門,這樣大家才能更安全!為(wei) 了城市正常運轉,我們(men) 苦點累點,不算啥!”
疫情肆虐,醫療物資緊缺。
在中央指導組協調推動下,武漢市新洲區協卓衛生用品有限公司提前複產(chan) 。業(ye) 務經理電話不停、管理人員走路帶跑、一線工人加班加點,所有生產(chan) 線火力全開。武漢協卓董事長助理胡豔說,1月22日,公司全體(ti) 職工返廠,生產(chan) 線24小時運轉,醫用防護服產(chan) 能從(cong) 日產(chan) 3000件增至1.8萬(wan) 件,醫用口罩從(cong) 日產(chan) 10萬(wan) 隻增至14萬(wan) 隻。
目前,武漢已有22家醫療防護物資企業(ye) 緊急複工,工人們(men) 加班加點奮戰在各自的崗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資生產(chan) 供應。
建設者也是戰鬥者。2月15日,武漢突降大雪,一群安裝工人頂風冒雪,在湖北省委黨(dang) 校新校區方艙醫院改建現場搶工。從(cong) 江夏國藥控股公司倉(cang) 庫到火神山醫院,從(cong) “武漢客廳”到省委黨(dang) 校新校區,這已是湖北工建工程總承包公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李保元和他帶領的黨(dang) 員突擊隊轉戰的第四個(ge) 工地。
“大雪天氣增加了施工難度,大家的熱情卻愈發高漲!” 李保元說:“我們(men) 已經創造了火神山速度,現在,我們(men) 還要創造方艙速度!”
“沒有一個(ge) 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ge) 春天不會(hui) 來臨(lin) !”
“逆行天使,謝謝你們(men) !”
2月22日,武昌茶港社區一棟居民樓和對麵的酒店在窗戶上用標語隔空對話。
原來,21日晚,有業(ye) 主得到消息,小區對麵的這家酒店入住了一支來自湖南的醫療隊。大家想表示感謝,但由於(yu) 社區防控,又無法當麵致謝,於(yu) 是大家想出這個(ge) 打標語的方式。22日下午,白衣天使給他們(men) 回信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這一幕,暖哭了小區的居民,也感動了無數人。
“我的城市病了,我該為(wei) 她做些什麽(me) ?”武漢市民在思考,更多的在行動。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guan) 閉,居住在北京、家鄉(xiang) 在武漢的譚旋從(cong) 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心急如焚。他給遠在新西蘭(lan) 的武漢伢段思思發了條微信:“我們(men) 給武漢寫(xie) 首歌吧,今天就寫(xie) !”段思思秒回:“好!”
兩(liang) 人熬了一個(ge) 通宵,邊寫(xie) 邊哭,兩(liang) 首歌就拿出來了,一首是《戰書(shu) 》,一首是《武漢伢》。他們(men) 又找來全國各地的15位武漢老鄉(xiang) 一起編曲、演唱,1月28日,歌曲上線了。一剛一柔,兩(liang) 首歌都火了,許多人聽完歌曲後紛紛留言,為(wei) 武漢加油,為(wei) 武漢祈福——
“沒去過武漢,聽歌聽哭了。”“武漢的櫻花很美,春天一起去看櫻花!”“相信四麵八方的力量,我們(men) 心手相連……”
疫情暴發之初,醫用物資頻頻告急:口罩告急,防護服告急,護目鏡告急……不能讓白衣戰士“赤膊上陣”!武漢各界緊急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醫療物資源源不斷送上戰場,緊缺狀況逐步好轉。
遲強是一名貨車司機。20多天來,從(cong) 四麵八方募集來的大批急需醫用物資不斷運抵武漢。遲強日夜拉貨,經手的貨物超百萬(wan) 件,經常顧不上吃飯喝水,每天忙到淩晨才回到宿舍,連跟女兒(er) 視頻一下的時間都沒有。
春節前夕,武漢商人李長俊因為(wei) 交通中斷,滯留宜昌,卻從(cong) “家人群”中得知噩耗:最疼他的二姨因為(wei) 新冠肺炎去世了。強忍悲痛,他通過網絡從(cong) 全國各地聯係采購了大批一次性醫用口罩、5噸醫用酒精、1000瓶消毒洗手液等,分批捐給武漢……
愛的暖流在三鎮匯聚。武漢市內(nei) 公共交通停運後,許多一線醫務人員的生活保障不太方便,很多武漢市民自發當起了勤務員。
丈夫和兒(er) 子早早回了新疆老家過年,何明榮獨自留了下來,開著私家車免費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正月初一開始,她每天工作十三四個(ge) 小時,接送醫務人員200多人次。頭幾天,中午隻能吃泡麵。有熱心人知道後,免費為(wei) 她提供盒飯。這讓何明榮很感動。“醫生為(wei) 病人服務,我們(men) 為(wei) 醫生服務,又有人為(wei) 我們(men) 服務。”何明榮說:“武漢有愛,我很喜歡她!”
“90後”肖雅星把自家開的酒店房間拿出來,免費讓醫務人員住。為(wei) 幫助醫務人員解決(jue) 住宿難題,她還發起組建了“武漢醫護酒店支援群”的微信群。“大年三十下午5點多建的群,第二天早上10點就已經有500人了,好多連鎖酒店加盟進來。”在她的帶動下,目前已有300多家酒店為(wei) 醫務人員提供免費住宿服務。
聽說很多醫務人員夫妻雙雙上戰場,孩子沒人管,華中師範大學的大學生自願當起家教,免費為(wei) 這些孩子提供網上“一對一”輔導。
疫情讓很多人擔憂甚至恐懼,全國上千名心理專(zhuan) 家搭建“強肺心理支持係統”線上平台,免費為(wei) 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患者和普通市民提供心理撫慰……
堅守在這座城市裏的人們(men) ,以各種方式為(wei) 前方的戰士鼓勁加油。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麻醉科醫生遲曉慧和丈夫都上了前線,兒(er) 子在家給他們(men) 寫(xie) 了一封稚嫩的“家書(shu) ”:“媽媽,你在醫院救死扶傷(shang) ,雖然我替你擔心,但是我為(wei) 你驕傲!加油!”遲曉慧看完淚流滿麵,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
在方艙醫院,有人架起書(shu) 桌,有的打起太極,有的跳起了廣場舞……堅強樂(le) 觀的武漢市民,就是這樣不屈服——病魔再猖獗,也絕不會(hui) 向它低頭!
“武漢的櫻花會(hui) 開,熱幹麵會(hui) 在街頭飄香,早上‘過早’的人排起長隊,煙火氣的武漢會(hui) 再回來。”戰疫還在繼續,武漢市民正期待明天。
“沒有一個(ge) 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ge) 春天不會(hui) 來臨(lin) !”朋友圈裏的這句話道出了許許多多武漢市民的心聲。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