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men) 都是這個(ge) 城市裏最平凡的人。醫生、護士、警察、外賣員、小學老師,你或許每天都和他們(men) 擦肩而過,卻記不住他們(men) 的麵容。因為(wei) 疫情,這些平凡的人挺身而出,守護著這座城市。萬(wan) 家燈火映照之下,他們(men) 的麵容是那麽(me) 美麗(li) ,他們(men) 的身影是那麽(me) 耀眼。今天,五位平凡而不平凡的守護者來到了國新辦的發布會(hui) 現場,講述了他們(men) 的故事——
既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戰士
從(cong) 2019年12月29日開始,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四病區的主任餘(yu) 亭就沒有回家住過了,醫生值班室成了他的臨(lin) 時居所。
12月29日,他接到院領導的命令,火線成立一個(ge) 全新的隔離病區,時至今日,他和他的團隊艱苦奮戰了50多天。
截至目前,餘(yu) 亭的病區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近200人,治愈出院患者達150人。“看著一位位患者戰勝病魔,我的心情也很激動,這對我們(men) 醫護人員不光是精神上的鼓舞,也讓我們(men) 疲憊的身軀得到緩解。”餘(yu) 亭說。
在抗擊疫情一線戰鬥的,除了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還有全國各地前來支援的醫療隊員,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趙培玉就是其中之一。“能夠成為(wei) 援鄂醫療隊一員,為(wei) 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我覺得非常光榮。”趙培玉說。
趙培玉和團隊能為(wei) 患者提供最專(zhuan) 業(ye) 的護理,也能像家人一樣照顧患者。一位女患者做了氣管插管之後不能說話,趙培玉巡視病房的時候,她用手在被子上寫(xie) 字,告訴趙培玉她想喝水。趙培玉心裏一陣難受,說:“阿姨,您現在不能喝水,您再堅持堅持,好嗎?”患者又眨眨眼睛,對趙培玉豎起了大拇指。“看到這些,我能感受到,他們(men) 對生命的那種渴望,同時也是對醫務人員的那份信任和支持。”趙培玉說,經過精心救治,這位患者正在好轉。在20多天裏,趙培玉和她的團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累計達到60餘(yu) 人次,目前已經有20位患者順利康複出院。
在支援武漢的過程中,讓趙培玉最感動的,是身邊人的支持和鼓勵。家人的問候、北京同事的鼓勵,還有武漢人民對他們(men) 說的那一句句“武漢感謝你們(men) ,你們(men) 辛苦了”,都讓她備受鼓舞。“我覺得,全國人民同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疫情當前,警察不退
1月23日一點半,武漢市公安局礄口分局局長張曉紅接到命令後,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組織了300名警力,趕到武漢天河機場執行交通管製任務。一個(ge) 多月以來,礄口公安1500名民警日夜奮戰,承擔了路口守控、社區封控、醫院防控、治安巡控和服務群眾(zhong) 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民警們(men) 沒有一句怨言。
張曉紅表示,他們(men) 駐守了47家醫院隔離點,每天都會(hui) 和病人打交道,民警們(men) 明知可能會(hui) 感染,偏向戰場行。
“我問突擊隊的隊長彭琮,你們(men) 在裏麵怕不怕?他說‘怕,但這時候,警察不上誰上?’我隻能對他們(men) 說,每天抽空給家人打個(ge) 電話,報報平安。”張曉紅說,疫情當前,警察不退,這是民警們(men) 寫(xie) 在請戰書(shu) 上的話,這也是職責使命。
張曉紅介紹,截至目前,他們(men) 共送了1200多名患病群眾(zhong) 去醫院。上星期,宗關(guan) 街有一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突然發病,要去醫院。接到報警以後,一位24歲的民警馬上趕到患者家,因為(wei) 是一棟老式居民樓,沒有電梯,他便衝(chong) 上患者6樓的住所,一步一挪硬是把患者從(cong) 6樓背到了1樓,又送到了肺科醫院,患者的家屬一路上不停地說“謝謝警察”。
“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警察出現;哪裏有疫情,哪裏就有警察戰鬥。有全國人民的支持,我們(men) 一定能夠打贏武漢保衛戰。我始終相信,最冷的冬天肯定會(hui) 過去,最美的春天一定會(hui) 到來。”張曉紅說。
普通人在堅守,先慫的一定是病毒
“我曾經在武漢讀書(shu) 四年,對這裏有著特殊的感情。去年7月,我又重新回來,從(cong) 事外賣騎手的工作。”網名為(wei) “老計”的外賣騎手吳輝說,大年三十晚上,他一邊吃著火鍋,一邊刷微博,看到戰“疫”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隻能吃泡麵,心裏很不舒服,決(jue) 定春節期間繼續送外賣。
一天傍晚,吳輝已經收工回家了,忽然接到一個(ge) 新的訂單,備注寫(xie) 著“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線醫生,謝謝小哥了”。“看到這些,我的眼眶濕潤了,這樣的單必須送。”吳輝說,“我給那個(ge) 女孩打電話,她說她父親(qin) 姓陳,是抗‘疫’一線的醫生,由於(yu) 害怕交叉感染,下班後就住在醫院附近的酒店裏,囑咐我‘快點把飯送給父親(qin) ’。”拿上晚餐後,吳輝馬不停蹄地直奔陳醫生所住的酒店,到了後才知道,陳醫生又被喊回醫院工作了,隻好把飯交給了他的同事。“雖然沒有完成小女孩的心願,但真的很榮幸能為(wei) 這樣的家庭傳(chuan) 遞愛,這樣的家庭普通卻不平凡。”
“我穿梭在街頭巷尾,遇到很多跟我一樣在基層工作的普通人。有這麽(me) 多普通人堅守崗位,我相信先慫的一定是病毒。”吳輝說。
疫情期間,許許多多像吳輝一樣的普通人,他們(men) 奔波在武漢街頭、方艙醫院、社區等場所,堅強而勇敢,日複一日地默默付出著。
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le) 教師華雨辰,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90後,也是一名誌願者,哪裏需要她就趕去哪裏。“我當過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也當過在橋上、在收費站測量體(ti) 溫的測溫員,還當過搬運物資的搬運工,現在我還是青山方艙醫院的一名誌願播音員。”華雨辰說。
華雨辰介紹,她每天會(hui) 播放音樂(le) 、朗誦一些美文、播報一些救治進展的相關(guan) 新聞,來平複艙內(nei) 患者的情緒。2月14日那天,她在準備播報內(nei) 容時特意增加了一個(ge) 口播:“也許我們(men) 並不是彼此最想相伴的那個(ge) 人,但是此刻我們(men) 卻又是真真切切在一起的人,我呼籲,朋友們(men) ,向周圍人,給他們(men) 一個(ge) 微笑吧,給他們(men) 一句祝福吧,向我們(men) 的醫護人員表達一句感謝吧,我們(men) 一起相約,早日康複,一起回家!”這樣真摯動聽的聲音,感動了方艙醫院的無數患者。
讓華雨辰最驕傲的是,參加戰“疫”的醫護人員和誌願者當中,有很多的80後、90後。“我們(men) 這一代年輕人有擔當,有勇氣,夠堅定,我們(men) 這一代年輕人真的已經可以承擔這個(ge) 時代所賦予我們(men) 的重任了,希望大家多給我們(men) 鼓勵,相信我們(men) 一定可以。”華雨辰說,“疫情還沒有結束,需要更多的夥(huo) 伴加入我們(men) ,一起來守護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保衛我們(men) 最愛的武漢。”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