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前,2月11日,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在病床上過完最後一個(ge) 生日。他發了人生最後一條朋友圈:ICU醫護團隊為(wei) 我在病床上過了個(ge) 生日;剃了個(ge) 大光頭;離開呼吸機十二小時以上,用經鼻高流氧合可達90%以上。
一周之後,2月18日上午,51歲的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去世。這一次,他永遠地離開了大家。他也是第一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醫院院長。
這位白衣戰士,對生命充滿渴望。在朋友圈下麵,麵對大家一波又一波的鼓勵,他說:“我撐了20天,還是活著好。”
噩耗,還是傳(chuan) 來了,劉智明走了,一切都像一場夢。一位同事說,疫情終會(hui) 結束,可我們(men) 再也看不到那個(ge) 高大、溫暖、堅毅的身影。劉智明太累了,這一次他終於(yu) 可以好好“休息”了。
望著遠去的車是夫妻倆(lia) 最後的告別
2月18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樓下,他的妻子蔡利萍,一遍遍看著老劉給她發的信息。她無法相信,再也見不到丈夫了,淚水不住地湧出眼眶。
殯儀(yi) 館的汽車駛離醫院,蔡利萍再也忍不住了,號啕大哭,掙脫別人的攙扶,努力撫著後窗的玻璃,用盡力氣跟著汽車一路小跑起來。望著遠去的汽車,是夫妻倆(lia) 最後的告別。
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穀院區ICU護士長,疫情發生之後,她所在的醫院院區被列入武漢市第二批發熱定點醫院。夫妻兩(liang) 人在不同的崗位上,做著同一件事情——抗擊疫情。
1月22日淩晨4點,蔡利萍突然接到劉智明的電話,請她收拾一些換洗的衣服,並告訴她武昌醫院成為(wei) 定點醫院之後,自己就不能回家了。蔡利萍聽到電話中丈夫說話有些氣喘,她有些擔心,之前老劉就“感冒”了。
她沒有想到,第二天下午,劉智明因為(wei) 新冠肺炎進了重症病區。1月28日,經核酸檢測,他的結果呈陽性。
住院期間,妹妹給劉智明打電話,他說:“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他對家人總是很體(ti) 貼。住院後,劉智明還經常給家人打電話,督促家人注意防護。
塗漢軍(jun) 是劉智明曾經的老師和同事。他說,在生命的最後,劉智明既沒讓插管,也沒讓同為(wei) 醫生的妻子前去重症監護室陪護,“他也擔心家人的安全,不想讓家人有被感染的風險”。
沒有半點推脫他就上了戰場
時間拉回1月21日,武漢戰“疫”正酣。武昌醫院被征用為(wei) 新冠肺炎首批定點醫院,要求3天完成院區的改造,這是一個(ge) 巨大的工程,需要騰病房、院區分區、重新改造……
與(yu) 劉智明共事的武昌醫院副院長黃國付說:“困難太多,可劉智明沒有半點推脫。”
劉智明和醫院班子成員一道協調,全院員工參與(yu) ,下午6點,他們(men) 就把門診部改成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與(yu) 此同時,醫院組織專(zhuan) 家團隊對全體(ti) 醫生的治療方案和防控方案進行係統培訓。
當夜,武昌醫院開始收治病人。發熱患者一下子湧入發熱門診。一位醫生印象深刻,8個(ge) 發熱門診,24小時應診,來不及看病人,醫院的床位很快就滿了。
此時,劉智明出現寒戰,感覺有些不舒服,一測體(ti) 溫是37攝氏度。因為(wei) 平時身體(ti) 較好,他也沒有太當回事。晚上,他做了CT檢查,但無法明確是什麽(me) 病症。這個(ge) 晚上,劉智明一邊堅守在工作崗位,一邊打點滴接受治療。
1月22日,劉智明的工作依然繁重。他關(guan) 心的是,發熱門診運轉是否正常。他時不時地來到門診,看患者的就診是否暢通。
下午,劉智明召集全院職工開了動員部署會(hui) 。他表情堅定而又凝重地說,這是國家也是人民交給我們(men) 醫院的艱難而光榮的使命,我們(men) 一定要不辱使命!畫麵定格,很多同事一輩子也不會(hui) 忘記,這個(ge) 戰士無畏生死的眼神。
有醫護人員也擔心,收治醫患如何保證醫生和病人的安全?“我們(men) 會(hui) 請來權威的院感專(zhuan) 家來醫院規劃,保證‘三區兩(liang) 通道’的科學設置,一定安排好職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讓任何一個(ge) 人在這場戰役中受傷(shang) 犧牲。”劉智明擲地有聲地說。
鮮為(wei) 人知的是,那時他已覺得身體(ti) 不適,在危急的關(guan) 鍵時刻,他隻能把自己放在最後。劉智明沒有休息時間,要知道成為(wei) 定點醫院後,如何排兵布陣,治療和防控方案怎麽(me) 培訓,物資如何保障,一大堆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擺在了他麵前。
春天就要來臨(lin) ,我們(men) 來日方長
有細心的同事發現,劉智明一直在奔忙,幾乎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
1月23日,幾十輛救護車來回穿梭,將這裏的非新冠肺炎病人轉移出院,499位病人順利轉走,騰出504張床位。
這一天,武昌醫院按時將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院區按照院感要求分區,並迅速成立醫院醫療救治指揮部和10個(ge) 工作組。劉智明鬆了一口氣,武昌醫院如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晚上8時,吃工作餐時,劉智明與(yu) 一位班子成員開玩笑說,自己胡子已經長很長了,要回家洗個(ge) 澡,準備收拾一些衣物,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1月24日,除夕,全院職工收到了他安排的節日禮物。可是,劉智明再也支撐不住了,連續多日疲勞工作後,劉智明病倒了,住進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
他住院的消息,沒有太多同事知道,因為(wei) 他怕影響大家的士氣。黃國付回憶說,在接受救治過程中,他還想著醫院的工作,曾對同事說自己“不能倒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趁著會(hui) 診查房時,有同事看望劉智明,他戴著氧氣麵罩,顯得非常虛弱。在場的人忍不住哭了,但劉智明反而笑著安慰說,他一定要早點好起來,還要和同事一起戰鬥!
住院期間,他還詢問和他接觸較多的醫護人員的身體(ti) 狀況,擔心自己傳(chuan) 染給同事。在得知大家都沒事的時候,他又笑了,笑容輕鬆又真摯。他就是這樣的人,眼裏總有別人,唯獨沒有自己。
劉智明請護士拍照,他與(yu) 每一個(ge) 看望他的人合影。他說,這是最強大也是最溫暖的力量。春天就要來臨(lin) ,等到春暖花開,青山不改,我們(men) 來日方長。
2月14日,因病情加重,劉智明轉至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家人在病房外守候了兩(liang) 天,期待奇跡。然而,這一次,奇跡沒能出現。
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醫生、好學而上進的學生
這段時間,每當提到劉智明,他的很多同事都會(hui) 哭得無法自持——他們(men) 再也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再也看不到這個(ge) 總是睡在辦公室沙發上的醫院院長。同事最後的那句“來世再來做您的兵”,是對其人品、醫德的最佳佐證。
然而,現實生活中,劉智明不隻是一個(ge) 院長,還是一個(ge) 好學而上進的學生,一個(ge) 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醫生,還是一個(ge) 溫暖而又顧家的丈夫。
“我為(wei) 好學生劉智明而感動。智明1991年從(cong) 湖北醫學院(現武漢大學醫學院)畢業(ye) ,分配到十堰的太和醫院神經外科工作,我是他第一位專(zhuan) 業(ye) 啟蒙老師,手把手傳(chuan) 授手術技藝、心貼心講述心得體(ti) 會(hui) 。後來他調至武漢市三醫院從(cong) 事管理工作,後又調任武昌醫院院長,也常常和我討論醫院管理方麵的問題,在神經外科專(zhuan) 業(ye) 領域和醫院管理方麵均卓有建樹。”湖北醫藥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塗漢軍(jun) 在其撰寫(xie) 的悼文《二月緬懷》中這樣說。
能從(cong) 一個(ge) 普通的醫生成長為(wei) 一院之長,他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智明是個(ge) 非常好學的人。”塗漢軍(jun) 說,“20世紀90年代初的大學本科畢業(ye) 非常難得。對於(yu) 在醫院工作來說,這個(ge) 學曆其實足矣。當時學校還沒有擴招,醫生少病人多。在醫院工作本身就非常勞累,連休閑娛樂(le) 的時間都很少。但他還是堅持去讀了碩士和博士。他是一位非常熱愛學習(xi) 和思考的人。”
從(cong) 一個(ge) 好學生到一個(ge) 好院長,劉智明都離不開“責任”這個(ge) 人生底色。“縱觀他的一生,我認為(wei) 劉智明是一個(ge) 心地善良而簡單的人。”塗漢軍(jun) 在接受本報記者專(zhuan) 訪時這樣評價(jia) 。“我很早就發現,劉智明有一個(ge) 顯著特點,他是一個(ge) 非常具有同情心和責任心的人。他出身農(nong) 村,是一個(ge) 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因此對於(yu) 那些身處困境的病患抱有很強的同情心。”
“他是一個(ge) 三級醫院的院長,本可以不去一線,可以遠離病人,感染的機會(hui) 是很小的。”塗漢軍(jun) 坦言,劉智明依然選擇用生命完成自己最後的堅守。
他的感人事跡讓不少人牽掛於(yu) 心。2月18日下午,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lan) 委托,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於(yu) 學軍(jun) 代表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前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對劉智明院長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向劉智明同誌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劉智明醫生感動了也挽救了無數生命。”2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通過社交媒體(ti) 對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表示哀悼。
這一次,他走了。但這一次,他也真的“留了下來”。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