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譜寫英雄的壯歌——追記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劉智明工作照。

劉智明工作照。

  雖然已經過了兩(liang) 天,武昌醫院的員工們(men) 仍不願相信,他們(men) 那個(ge) 做事拚命、待人謙和的“大家長”倒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2月20日上午,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醫院門口,一名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乘車遠去。護士注視良久,喃喃說道:“越來越多的患者出院了,可是我們(men) 院長再也回不來了。”

  在武昌醫院防疫指揮部的大屏幕上,治愈出院患者一欄裏,閃爍的數字“408”裏,不包括他們(men) 的院長劉智明。

  2月18日10時54分,51歲的生命從(cong) 此定格。這座英雄的城市,銘刻下劉智明這個(ge) 英雄的名字。

  定點醫院改造好了,自己卻被病毒擊倒了

  在武昌醫院,沒有人能想到,他們(men) 身材健壯、愛打籃球、爽朗可親(qin) 的“高大帥”院長,竟然也會(hui) 被這個(ge) 新冠病毒擊倒。畢竟,在武昌醫院成為(wei) 發熱門診定點醫院之前,病房裏就陸續住進了不少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人。劉智明意識到病毒的不簡單,曾經組織院內(nei) 職能部門進行區域劃分,按照傳(chuan) 染病防治的要求收治類似病人。

  “他太累了!他太負責任了!”劉智明的“老戰友”、武昌醫院副院長黃國付說。在劉智明的同事們(men) 含著眼淚的講述中,他確診前3天不眠不休的工作時間表漸漸清晰——

  1月21日下午4點,武昌醫院被指定為(wei) 第二批發熱患者定點診治醫院之一,劉智明接到任務,要在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將門診部改成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並在兩(liang) 天內(nei) 轉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騰出500張床位;

  下午6點,武昌醫院發熱門診開始接診;

  晚上11點,劉智明來到值班室,跟黃國付商量第二天轉運病人的事項;

  1月22日淩晨4點,劉智明給妻子、武漢市第三醫院光穀院區ICU護士長蔡利萍打電話,請她幫忙送些換洗衣物,因為(wei) 改造成定點醫院後他就不能回家了;

  1月23日下午6點,經過兩(liang) 天的轉運病人和緊急改造病房,武昌醫院騰出504張床位,醫院千名職工中近2/3的人,全麵投入這場戰鬥。

  “改成定點醫院說起來簡單,但在兩(liang) 三天時間內(nei) 完成是十分艱巨的任務。”武昌醫院紀委書(shu) 記洪毅說,改造病區、騰挪病房、運送病人、調配人員、解決(jue) 物資……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院長協調安排,一個(ge) 個(ge) 問題接踵而至,坐鎮醫院醫療救治指揮部的劉智明根本沒有合眼休息的機會(hui) 。

  而就在大規模收治病人的當天,劉智明自己也躺到了病床上。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yan) 重感染,隨後病毒核酸檢測確診為(wei) 陽性。

  “我哪裏知道,他是帶著病熬了3個(ge) 通宵啊!”武昌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力霞追悔莫及,她還記得,當天劉智明跟她說要去做個(ge) CT,“免得傳(chuan) 染給同事們(men) ”。“我當時還跟他說,你身體(ti) 這麽(me) 好,哪兒(er) 像個(ge) 病人。”

  蔡利萍回憶,從(cong) 1月份幾名發熱病人住進武昌醫院ICU開始,劉智明就多次帶頭查房,擔心病人就醫治療不及時、醫生接診流程不順利。1月中旬起,劉智明有些“感冒”,持續低燒了一周多,而且還有點喘。

  躺在病床上,心裏還在想著醫院和病人

  蔡利萍沒有想到,自己的丈夫不是感冒,而是感染了新冠病毒。1月20日晚上,劉智明一度發燒到38℃,連夜注射了球蛋白。第二天燒退了,他隨即回到醫院,開啟了連軸轉的工作狀態。

  “我可以回來戰鬥了!”劉智明在微信中跟同事們(men) 說。他看上去一如既往地精力旺盛,實際上那段時間,白天忙完工作,晚上他還要去掛點滴,再回來繼續指揮工作。

  跟病毒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雖然躺在病床上,心裏還是想著醫院,想著病人,不肯好好休息。”黃國付說,1月25日,劉智明已經住進了醫院的ICU,還在不停地打電話給他,問第二天要用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有沒有到位、檢測人員有沒有配齊。

  讓蔡利萍難以釋懷的是,直到丈夫病重,她也沒能親(qin) 自好好照顧,微信上的對話竟是兩(liang) 人的永別。其實,在丈夫感染後,她曾多次想去照顧,但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

  蔡利萍所在的院區是武漢市第二批發熱定點醫院。2月3日,劉智明因為(wei) 病情危重用上了呼吸機,蔡利萍在微信視頻時,哭著對丈夫說:“我來陪你吧!”屏幕那頭,已不能說話的劉智明依然是搖了一下頭。

  “他總是這樣,想著自己扛,擔心因為(wei) 自己影響了抗疫工作。”武昌醫院消化內(nei) 科主任王珣說,她曾經去ICU看望過劉智明。當時劉智明已經用上了呼吸機,說話都很困難,卻還在一字一句地囑咐她,一定確認好有沒有同事被感染。

  “有同事在他手上寫(xie) ‘加油’,他把拳頭握得緊緊的,說一定會(hui) 加油。”王珣說,劉智明一直鼓勵同事們(men) ,請最權威的專(zhuan) 家到醫院實地考察,要求把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做到最好,卻沒想到自己會(hui) 被感染,“他忙到沒時間關(guan) 心下自己的身體(ti) ”。

  即使在ICU,劉智明也沒有放下一名醫者的擔當。

  武昌醫院ICU主任徐亮多次提醒劉智明,讓他好好休息。“我跟他說你現在不是院長,而是病人,但他回答:丟(diu) 不下!”徐亮說,劉智明在病房裏會(hui) 給其他病友加油鼓勁,徐亮也常常拿劉智明的好心態當例子講給別的病人聽。

  他沒有走,隻是化作最亮的一道光

  在武昌醫院,大家都為(wei) 劉智明的離去而痛心,很多人都能講出幾個(ge) 關(guan) 於(yu) 院長的溫情故事。

  “總不時張望電梯口,希望像往常一樣,一抬頭您從(cong) 電梯出來,麵帶微笑地問我:病區都還好嗎?”消化內(nei) 科護士長徐瑞傑在微信朋友圈依依惜別。

  “他擔心醫護人員營養(yang) 跟不上,請營養(yang) 專(zhuan) 家設計食譜,要求食堂夥(huo) 食多加一些雞蛋和水果。”食堂負責人鄭鳳霞說。

  “有一次,我去食堂吃飯,院長站在食堂門口遠遠地看到我過來,就掀起門簾等我過去了才走,他甚至不知道我的名字。”一名檢驗科的護士說。

  “他待人很寬厚,對工作卻很較真。醫院引進的每一個(ge) 人才,他都要親(qin) 自觀摩其做一台手術、與(yu) 其談一次心,攤到台麵上綜合考察過關(guan) 才行,任誰打招呼都沒用;對於(yu) 開會(hui) 要做的報告,他從(cong) 不交給助手,而是自己加班熬夜修改。”洪毅說。

  “有一年梅雨季,我冒雨去醫院給愛人送飯,一位陌生人為(wei) 我打了一路傘(san) ,還不停地關(guan) 心我愛人的病情,後來看見醫院大廳的宣傳(chuan) 欄才知道他是院長。”一名患者的家屬說,第二天,醫院門診大廳角落裏增加了一排傘(san) 架。

  時至今日,十堰市太和醫院的老院長、78歲的王倫(lun) 長還記得劉智明大學畢業(ye) 剛進入太和醫院工作的樣子。“他有一顆赤子之心,做事很執著,好鑽研,能力很強但從(cong) 不貪功。”王倫(lun) 長說,抗擊疫情就需要劉智明這樣不計生死、不圖名利的人。

  斯人已逝,長歌當哭。

  然而劉智明的同事們(men) 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痛苦和緬懷——院內(nei) 432名新冠肺炎患者正在救治。

  “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名院長的責任和擔當……戰役還沒有結束,病毒還很殘酷,容不得我們(men) 有半點鬆懈。我們(men) 要化悲痛為(wei) 力量,集中精力去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2月19日,在武昌醫院科室主任微信群裏,王力霞忍著悲痛,發出了一封公開信。

  2007年3月,劉智明為(wei) 去世的父親(qin) 寫(xie) 下一封2000多字的悼念信,字字飽含深情。其中說道:“祈禱有那麽(me) 一個(ge) 奇跡:你能再回到我們(men) 身邊……”對於(yu) 眾(zhong) 多懷念劉智明的醫院職工、親(qin) 人、朋友,何嚐不是這種感受?但正如信中他所言:“山雖然不在了,可山魂永在!”

  “在抗擊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一位同事這樣說。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21日 07:1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