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黨曉曦,加油”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初到武漢,進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隔離病房,35歲的重症醫學科護士黨(dang) 曉曦一度有些懷疑自己:怎麽(me) 變“笨”了,這麽(me) 簡單的基本功都完成不好?

  在她就職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dang) 曉曦曆來是有業(ye) 務自信的。也正因為(wei) 過硬的業(ye) 務水平與(yu) 心理素質,她才被選拔進入北大人民醫院首批援鄂醫療國家隊,成為(wei) 光榮的“二十分之一”。此刻困擾她的,其實是厚重的防護服、緊箍的口罩、五層橡膠手套、水汽蒙蒙的護目鏡和防護麵罩。

  胸悶、氣短,還可以咬牙克服,但“霧裏看花”的視覺和幾乎彎曲不了、失去觸覺的雙手,才最讓她焦灼。

  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了熟悉的儀(yi) 器、熟練的流程、輕盈的腳步,有的隻是不斷入院的病人和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而她連一些病人的方言都聽不懂。這一切,讓初來乍到的黨(dang) 曉曦有些懵。

  “黨(dang) 曉曦,加油!你代表的是國家隊,絕不能掉鏈子!”她不斷地為(wei) 自己鼓勁。

  很快,黨(dang) 曉曦便適應了工作環境,找回了全身心投入的感覺。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收治的重症病人較多,她和隊友們(men) 每天都在與(yu) 時間賽跑,每一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身上。因為(wei) 重症病區沒有家人陪伴,很多患者生活難以自理,照顧病人日常生活的擔子也落在了她和隊友身上。端水喂飯、翻身擦洗、清理衛生,黨(dang) 曉曦總是拖著笨重的身軀忙來忙去。

  她心疼病人。病中的他們(men) 遭受著身體(ti) 和心靈的雙重痛苦,變得非常脆弱,也對每一份關(guan) 愛特別敏感。

  “有一位老奶奶,病了很久,胃口不好,總是吃不下飯。我們(men) 就隔三岔五拿一些牛奶、糕點之類的放在她床頭。結果老奶奶每次都感動得掉眼淚,還拉著我們(men) 的手要給飯錢。我們(men) 就安慰她:奶奶,這是國家給您的,您放心吃!吃了東(dong) 西才有抵抗力,我們(men) 一定讓您健健康康出院回家!”黨(dang) 曉曦說。

  不知不覺,忙碌的日子已將近一個(ge) 月。回憶起大年初二從(cong) 北京開拔的情景,黨(dang) 曉曦總想起父母欲言又止的表情和最終的支持。“初一晚上8點,我們(men) 一家五口還在一起熱熱鬧鬧商量著,第二天安排些什麽(me) 節目,醫院的征召令就來了。我答應得很利落,父母知道後,沉默半天,最終隻有一句話:國家需要,你就去!孩子我們(men) 會(hui) 照看好。”

  到現在,她也沒跟家人通過視頻電話,總是微信、電話聯係。因為(wei) ,她怕自己看到父母會(hui) 忍不住哭出來,也不忍心讓他們(men) 看見自己疲憊黯淡、總是留著深深壓痕的臉頰。“姥姥騙你,她才沒有很放心,她總是偷偷哭呢。”6歲的孩子稚氣地“告狀”,她在電話這頭笑著,淚水淌了一臉。

  讓她自豪的是,她的愛人身為(wei) 解放軍(jun) 總醫院京中醫療區籌備組兼新冠肺炎防疫應急小組組長,也日夜忙碌,統籌著轄區眾(zhong) 多基層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

  工作時間總是對不上,他們(men) 很少通電話,但每次下夜班,他的信息早已發到了黨(dang) 曉曦的手機裏。“雖然不在一起,但我們(men) 夫妻雙雙為(wei) 抗擊疫情出份力,這也是一種並肩戰鬥吧!我們(men) 總是互相打氣,互相提醒,默默支持。”黨(dang) 曉曦笑著說。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20日 07:23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