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是第一道防線。
武漢各社區黨(dang) 員幹部和誌願者,成為(wei) 這道防線上的“戰士”。他們(men) 的身影出現在城鄉(xiang) 的各個(ge) 角落,在防控疫情的緊要關(guan) 頭,他們(men) 與(yu)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一起,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yan) 密防線。
八天八夜不回家:疫情來襲,黨(dang) 員衝(chong) 鋒在前
“書(shu) 記,你要想想辦法,保護大家啊!”大年三十,38歲的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shu) 記杜雲(yun) 麵對的,是一群盡心盡力的社區工作人員。就在前一天,1月23日,武漢宣布關(guan) 閉所有離漢通道,而此時,芳草社區的消毒水、口罩幾乎消耗殆盡。
芳草社區是2018年底成立的新社區,共有3846戶居民,人員複雜。杜雲(yun) 心裏清楚,如果產(chan) 生恐慌,社區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恐怕要出岔子。
大年初一一大早,杜雲(yun) 四處打電話籌集防疫用品,一圈電話打下來,終於(yu) 買(mai) 到2000個(ge) 口罩。但口罩還是不夠,消毒水也缺。杜雲(yun) 幹脆開上車,一家一家藥店問,一個(ge) 一個(ge) 診所找,跑了一天,終於(yu) 買(mai) 到了10多瓶消毒液。下午6點返程回家時,又遇上交通管製,等她到家時,已是次日淩晨1點……
社區對3846戶居民展開拉網式排查。“之前大家跑得勤,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杜雲(yun) 說,社區網格員對樓棟裏的黨(dang) 員、孤寡老人、小孩、誌願者等人員情況都做了統計,幫了大忙。
光靠社區幹部人手不夠,還須積極發動社區黨(dang) 員、誌願者、居民群眾(zhong) 一起並肩作戰。“我們(men) 社區,有老黨(dang) 員主動請戰,有誌願者爭(zheng) 當專(zhuan) 車司機,有醫務工作者組成網上專(zhuan) 業(ye) 谘詢服務隊。”杜雲(yun) 說,“黨(dang) 員幹部帶頭參戰,人心穩了,工作好做了。”兩(liang) 天時間,大家把全部居民情況都排查了一遍。
疫情來襲,唯有眾(zhong) 誌成城。在武漢市東(dong) 西湖區長青街二大隊,1月23日以來,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範勝華8天8夜沒回家,帶領二大隊全體(ti) 工作人員、誌願者戰鬥在一線,全身心投入防控疫情工作,守護社區近8000名居民的健康。
“抗擊疫情,我們(men) 是堅守前線的戰士,是戰士就不能做逃兵!”範勝華這樣給大家鼓勁兒(er) 。二大隊有居民2677戶7866人,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社區工作人員全天候連軸轉。
“你們(men) 不要緊張,要相信黨(dang) 和政府,不要出門,有什麽(me) 需要第一時間給我們(men) 打電話。”轄區裏有不少空巢和孤寡老人,範勝華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囑咐他們(men) 不要出門,有事及時聯係。
疫情來襲,共產(chan) 黨(dang) 員衝(chong) 鋒在前。在武漢市東(dong) 湖高新技術開發區龍泉街道社區,騰龍小區物業(ye) 公司黨(dang) 員代表和入黨(dang) 積極分子30多人組成“紅色跑樓團”,將愛心蔬菜挨家挨戶送到居民家門口。不到3天,就為(wei) 小區900多戶居民送去5000多斤蔬菜。
在武漢市洪山區洪山街井崗社區,黨(dang) 員逐一“結對”幫助發燒居民,隨時跟蹤病情,了解醫療、生活用品需求,提供精準服務。“一個(ge) 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我們(men) 要讓老百姓看到黨(dang) 員、依靠支部。”井崗社區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蔡桂芬說。
24小時輪守:群防群控,築牢第一防線
一張簡單的辦公桌,一張簡陋的床,記者見到武漢市江漢區民意街多聞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田霖時,他正在24小時值班室裏填寫(xie) 居民登記冊(ce) 。前一天晚上,一位持續發熱的居民感到呼吸急促,被緊急送醫,他正在更新信息。
多聞社區是一個(ge) 以老舊小區為(wei) 主的社區,戶籍人口4007人,常住人口約5000人,流動人口多。然而,整個(ge) 社區隻有8名網格員,人手嚴(yan) 重不足,怎麽(me) 排查?那就線上線下一起上!
1月28日起,社區幹部就根據社區名冊(ce) 挨家挨戶打電話,同時通過微信群、微鄰裏平台等方式進行線上排查。電話打完,還要入戶排查。網格員要搜集居民發熱後是否就診、在哪就診以及醫院檢測報告等信息,並按時上報。“登記冊(ce) 也會(hui) 定時更新,不斷完善和精確信息數據,更好掌握社區動態。”田霖說。
“截至2月1日晚10點,共排查登記3例確診人員,35例發熱人員。”田霖翻開登記冊(ce) ,每一個(ge) 登記在冊(ce) 的居民都按照發熱症狀的程度,標上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一目了然。
田霖介紹,紅色代表最嚴(yan) 重,白色代表已經沒有發熱症狀。根據居民的不同身體(ti) 狀況,社區會(hui) 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比如家庭周邊的隔離範圍、樓道裏的消毒頻率、跟蹤關(guan) 注身體(ti) 狀況的密切程度等。”
社區老年人多,防範意識較弱,為(wei) 加強宣傳(chuan) ,田霖帶著網格員,走街串巷小喇叭、社區廣播大喇叭、社區消防車改造的流動喇叭一起上。為(wei) 應對突發情況,田霖帶著社區幹部24小時輪班值守,隨時接聽電話,應對突發情況。
田霖一天要接上百通居民打來的求助電話。有的需要代買(mai) 口罩,有的著急打聽疫情,還有一些因為(wei) 焦慮恐慌打來的。
社區裏有一位60多歲的婆婆,與(yu) 兒(er) 子相依為(wei) 命,兒(er) 子被確診患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田霖成了老婆婆的傾(qing) 訴對象,常常電話一打就是半個(ge) 多小時。“不管群眾(zhong) 提什麽(me) 要求,隻要我們(men) 能做的,就盡力去做,讓社區居民感到安心,讓患者和家屬感到溫暖。”田霖說。
第一道防線不容有失,社區幹部必須衝(chong) 上一線。每天一早,武漢市武昌區紫陽街梅隱寺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睿都會(hui) 帶領社區幾名網格員,逐戶上門宣講防疫知識,手把手教一些老年居民如何戴口罩。
“我也知道危險,但如果不這麽(me) 做,始終不放心。”陳睿說,前幾天居委會(hui) 組織誌願者,配合環衛工人對小區的衛生死角作了徹底清理。1月25日開始,社區每日在公共區域噴灑消毒液。
在武漢,陸續有一些社區幹部因為(wei) 過度勞累病倒,下沉到社區的幫扶幹部、民警和環衛工人等成了社區工作的補充力量。
“阻止醫護人員將你母親(qin) 轉送到發熱門診,你這樣做涉嫌違法。”1月27日晚,東(dong) 湖高新區一名女子與(yu) 醫護人員吵了起來,社區工作者不在場,正在巡邏的九峰街派出所副所長曹奕立即上前製止。問明情況後,曹奕對家屬做了普法宣傳(chuan) ,並想辦法打消患者顧慮。
記者在多個(ge) 社區入口發現,戴著“紅色物業(ye) ”或者誌願者袖章的工作人員拿著紅外線體(ti) 溫槍,為(wei) 每一個(ge) 進入社區的人測量體(ti) 溫,一旦發現發熱病人,立即送去醫療衛生中心作進一步檢查。
送藥送菜上門:危難時刻,更顯為(wei) 民本色
打開門窗,把飯菜擺在桌上,梁光明又拿出體(ti) 溫計,給7歲的羅小小量了一下體(ti) 溫才放心。
梁光明是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街吉慶社區合興(xing) 裏小區網格員,1月29日羅小小的媽媽羅娟因發熱隔離以來,他每天都把三餐送上門來。
從(cong) 貴州來武漢打工的羅娟,一個(ge) 人帶著孩子在合興(xing) 裏住了4年。生病後,羅娟犯了愁:孩子一人在家,無人照料怎麽(me) 辦?
社區居委會(hui) 在排查發熱病人時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將羅小小納入重點照顧對象,安排張夢丹和梁光明兩(liang) 個(ge) 網格員輪流上門送飯。考慮到孩子的需要,還專(zhuan) 門在盒飯外加了牛奶和零食。
“關(guan) 鍵時候,社區工作者必須挺上前,讓居民們(men) 感受到基層黨(dang) 組織的溫暖,讓他們(men) 安心生活。”吉慶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傑說,目前社區25名社區工作者和4名下沉到社區的幫扶幹部全部上崗,每日排查並安排發熱病人就診,為(wei) 孤寡老人、疑似感染的病人、無人照顧的孩子以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送飯送菜送藥,社區居委會(hui) 24小時有人值班。
距離吉慶社區不遠的台北街桃源社區是一個(ge) 老舊社區,65歲以上居民占了一大半。連日來,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胡郡豔不曾離開崗位半步,隻要居民發來求助信息,她立馬帶人去處理。
“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特別累,但也經常被居民感動。”胡郡豔說,2月1日在酒店集中隔離的幾位居民需要連花清瘟膠囊,社區工作者跑了幾個(ge) 藥店都買(mai) 不到,十分著急。居民朱健獲知此事,立即出門,在很遠的一家藥店排隊兩(liang) 個(ge) 多小時,買(mai) 回了藥。
“朱健的愛人也有發熱症狀,正在居家隔離,他特別理解我們(men) 的工作。”胡郡豔說。
社區肩負著疫情防控關(guan) 口前移的重任,是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關(guan) 口”。對需要送往發熱門診和定點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居民,社區要及時幫助預約就診,並負責協助轉運。漢陽區江堤街江欣苑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胡明榮說:“我們(men) 一定要牢牢守住這個(ge) 陣地,當好居民們(men) 的守護人。”
“有一次,一位居民因為(wei) 家人生病又住不了院,罵了我足足20多分鍾,事後又來找我道歉。”胡明榮說:“病人家屬擔心、焦慮總得有個(ge) 發泄口,她罵我是因為(wei) 沒把我當外人。”
胡明榮和社區工作者一起為(wei) 居民送菜送藥,“他們(men) 隔著門縫瞟我一眼,都會(hui) 心安一些。”
“武漢1287個(ge) 社區都把陣地守住了,抗擊疫情就能更快取得勝利。”胡明榮說。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