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不同人群 分類防護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截至2月1日24時,31個(ge) 省區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4380例,現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計死亡病例30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2月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對公共場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風險人群的健康防護進行科普宣傳(chuan) 。

  “我們(men) 針對不同場所、不同行業(ye) 以及不同人群,分類製定了防護規範和指南。”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介紹,對於(yu) 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麵要加強消毒,增加對候車室、衛生間,包括其他公用設施的消毒頻次。另外要加強通風。適當增加交通工具空調的換風功率,增加換氣的次數。此外,大家乘坐火車、飛機、長途客車,要盡可能分散而坐。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建議,公共場所要重點對電梯按鈕、門把手、手動水龍頭、公用電話等接觸頻繁的地方進行消毒。對地麵、台麵,可適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辦公場所要盡量減少集體(ti) 討論、聚餐。

  “針對不同人群製定不同的防護措施,特別有必要。”王斌介紹,目前有關(guan) 部門把人群分為(wei) 幾類:一是隔離病區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包括承擔疑似和確診病例的轉運、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環境清潔消毒工作的人員,他們(men) 的感染風險高一些;二是和人接觸較多的職業(ye) ,比如公交司乘人員、收銀員、安保人員、媒體(ti) 記者等,也存在感染風險;三是必須出行人員,存在一定感染風險;四是普通居家人員,感染風險相對較低;另外,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照顧隔離人員的家人,還有社區工作人員等,這些人也需要關(guan) 注。

  “隔離病區醫務人員、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人員等,感染風險更高。我們(men) 采取分類指導的原則。”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染病處研究員馮(feng) 錄召介紹,對隔離病區、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建議穿戴醫用防護服、防護口罩、防護麵屏、護目鏡等;對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建議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對於(yu) 疑似或者確診病例開展調查時要采取更嚴(yan) 格的防護;對汙染環境進行清潔消毒的人員,建議穿工作服、工作帽、雙層手套,以及醫用的一次性防護服、防水隔離衣等。另外,消毒人員要做好化學品防護。

  近期有大量農(nong) 村務工人員返城,如何做好防護?馮(feng) 錄召建議,用工單位要製定預案,建立疫情防控體(ti) 係,指定專(zhuan) 人負責,如果發現可疑症狀,要及時報告、及時治療。務工人員在返城之前要先測體(ti) 溫,對於(yu) 去過武漢等疫情高發地區,或者近期接觸過確診病例的務工人員,要等14天觀察期滿之後再返城。

發布時間:2020年02月03日 07:3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