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起點,也會(hui) 有終點。張定宇——武漢抗疫一線一位醫護人員,似乎在按倒計時的方式與(yu) 生命和時間進行著搏鬥。
手裏接打著一個(ge) 又一個(ge) 幾乎不間斷的電話,腳下步子也不停,還不忘對身邊人發出一個(ge) 又一個(ge) 清晰的指令……
這,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給人的第一印象。
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回到醫院後馬上換裝投入工作。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金銀潭,老武漢人都未必熟悉的一家傳(chuan) 染病專(zhuan) 科醫院。這些天頻繁見諸媒體(ti) 。這裏,是最早集中收治不明肺炎患者的醫院,是這場全民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
張定宇在這場與(yu) 病毒賽跑、與(yu) 死神競速的戰事中,已經戰鬥了33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症”進行著頑強鬥爭(zheng) 。
個(ge) 性“粗糙”的院長:“幸虧(kui) 靠了他的暴脾氣和果斷!”
2019年12月29日,武漢,霧,多雲(yun) 。
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位於(yu) 武漢三環外的金銀潭醫院。
“當時不少醫療機構也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絕對不能大意。”多年從(cong) 事傳(chuan) 染病防治,職業(ye) 敏感讓張定宇第一時間判斷,這不是普通的傳(chuan) 染病。
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果斷決(jue) 策,他將這些病人迅速集中到隔離病房,穿上防護服,進隔離區查看症狀,分析研判。
隆冬,一股寒意向張定宇襲來,情況比他想象的要糟。
12月30日一早,他再度決(jue) 策:緊急布置騰退病房,抽調更多醫療力量,新開兩(liang) 個(ge) 病區,轉入80多名病人,完成清潔消毒,設備物資人員調配……
平時少有人知曉的金銀潭,拌和著空氣中濃濃消毒水味的,還有凝重緊張的氣氛。
人類與(yu) 重大疾病鬥爭(zheng) 史上,未知和恐懼,從(cong) 來都如影隨形;清醒和果敢,也愈加珍貴地相生相伴。
1月29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去病房的路上。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之後的日子,時鍾的鍾擺對金銀潭、對張定宇、對已知和未知的所有,似乎都踏上了加速度的軌道。
不斷有新病人轉入,相當於(yu) 醫院要不斷“換水”,任何一絲(si) 不細致都會(hui) 弄出亂(luan) 子。
早上7點半,往往換班的醫護人員還沒到,張定宇就已經到了。“今天收了多少病人?”“多少出院?”他每次問,都要回答者脫口而出說出精確數字。“收病人、轉病人、管病人,按道理有些事他可以不管,但他都會(hui) 到現場親(qin) 自過問。”南三病區主任張麗(li) 說。
張麗(li) 2003年曾參與(yu) 過抗擊非典,對傳(chuan) 染病防治是見過大場麵的。擱平時,這位資深傳(chuan) 染病醫生,見了張定宇卻多少會(hui) 躲著走。“脾氣粗糙,你和他說話都不許插嘴”,張麗(li) 說。
1月29日拍攝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張麗(li) 沒想到的是,這次不僅(jin) 是“粗糙”,更是躲不過去的“折磨”。“任務布置急、要求高,事無巨細,罵起人來都不留情麵。”
被“折磨”的張麗(li) 在這次危機中卻感覺到張定宇“粗糙”脾氣下的細致。“幸虧(kui) 靠了他的暴脾氣和果斷。有困難找他,總會(hui) 有辦法。現在看到他的身影,有種踏實的感覺。”
1月8日,國家衛健委公布,初步確認“新型冠狀病毒”為(wei) 此次疫情的病原。
武漢,九省通衢,有1100萬(wan) 人口。幾乎一夜間,成為(wei) 一場波及全球疫情的“風暴眼”。
“風暴眼”中:“有他在,醫護人員、病人、家屬心裏都有底。”
疫情襲來,衝(chong) 擊著每一個(ge) 人。堅毅,能不能戰勝恐慌?
武漢,緊張中蘊含著不安和騷動。金銀潭醫院病區內(nei) ,呼叫醫務服務的鈴聲此起彼伏,與(yu) 病樓外疏落的人影形成強烈的反差。
“風暴眼”中,張定宇走著、說著。
對病人,他是一種語氣。
1月29日拍攝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您家莫急莫急,我馬上安排人出來接。”
對下級,他是另一種態度。
“搞快點,搞快點,這個(ge) 事情一點都等不得,馬上就搞。”
嚴(yan) 厲,但是鎮定。
張定宇告訴大家:對呼吸道傳(chuan) 染病不必過於(yu) 恐慌,按要求做好防護就沒危險。“我們(men) 要膽大心細!有什麽(me) 責任有我擔著。”
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疫情有關(guan) 會(hui) 議結束之後趕回醫院。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他身後,從(cong) 一個(ge) 病區,到一棟樓,到三棟樓;護士從(cong) 2小時交接班一次,延長到四五個(ge) 小時一次;醫生更是恨不得把一個(ge) 人掰成兩(liang) 個(ge) 人來用……
“去年12月29日到現在,他沒休過一天,隻有兩(liang) 個(ge) 晚上離開醫院稍微早些。”金銀潭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先廣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這位搭檔蹣跚的身影。
越來越多的同事發現,一向腳步如風的院長下樓梯腳步越來越慢。麵對越來越多人的追問,張定宇終於(yu) 承認“我得了漸凍症,兩(liang) 年前就犯病了,下樓吃力,更怕摔倒。”
漸凍症是一種罕見病症,慢慢會(hui) 進展為(wei) 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直至呼吸衰竭。“我特別怕下樓,必須扶著。平時,我下樓都會(hui) 抓住我愛人。”
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多少次問他,都說膝關(guan) 節動過手術。”感染科主任文丹寧說。直至這次,她和其他同事才回過神來,“為(wei) 什麽(me) 他腳步高低不平,上下樓一定要抓緊扶手,慢慢挪。”
北七病區護士長賈春敏卻不承認。“他明明走得好快!”1月21日晚騰退完病房後,正等待轉入新病人,賈春敏就接到張定宇電話:“五分鍾到北7樓,看新病區還差些什麽(me) ?”
放下電話,賈春敏趕著拉上裝物資的小推車一路小跑。“他從(cong) 辦公室到北7樓比我遠,等我到的時候,他已經在那兒(er) 了。”賈春敏說,“平時他老跟不上我們(men) ,但他拚的時候,我們(men) 跟不上他。”
“有他在,醫護人員、病人、家屬心裏都有底。”文丹寧說。
33天和30分鍾:“沒說太多話,都很疲憊,隻是離開時叮囑了下保重。”
慢和快,在張定宇身上,在疫情發生後,組成奇妙的複合體(ti) 。
清早6點鍾起床、次日淩晨1點左右睡覺,不知不覺成了常態。好幾個(ge) 夜晚,張定宇淩晨2點剛躺下,4點就被手機叫醒。
情和痛,也從(cong) 不知什麽(me) 地方會(hui) 來個(ge) 突然襲擊。
1月29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去病房的路上。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金銀潭醫院收治首批病人22天後,張定宇得到消息。在武漢另一家醫院工作的妻子,在工作中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住進相隔十多公裏的另一家醫院。
妻子入院三天後,晚上11點多,張定宇趕緊跑去探望,卻隻待了不到半小時。“沒說太多話,都很疲憊,隻是離開時叮囑了下:保重。”采訪時,張定宇不願多回憶那寶貴的30分鍾。
“實在是沒時間。我很內(nei) 疚,我也許是個(ge) 好醫生,但不是個(ge) 好丈夫。”眼前這位五大三粗,和普通人眼中醫生形象很不匹配的硬漢,眼圈忽然紅了。“我們(men) 結婚28年了,剛開始兩(liang) 天她狀態不好,我就怕她扛不過去。”
1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回到醫院後馬上換裝投入工作。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不能完全停下來,也不能時時刻刻在動。張定宇的漸凍病需要比別人更好掌握這個(ge) 度。
幾乎沒時間去看患病的妻子,卻又擱不下、放不了掛念,沒法想象張定宇心裏怎麽(me) 過的這道坎。
一個(ge) 多月,夜以繼日,張定宇病了。躺在床上輸液時,手裏仍拿著各種材料數據了解病人情況、重症人數、救治進展,布置各項工作……剛剛好一點,隻要可能,張定宇都會(hui) 再穿上被稱為(wei) “猴服”的防護服,從(cong) 病人通道走到隔離病房,走到重症室查房。
1月29日,由於(yu) 漸凍症的關(guan) 係,張定宇爬起樓時十分不便。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穿著防護服,走路都能聽到呼吸、心跳,出來前心後背都濕透了。”張定宇的感受,是疫情籠罩下,醫護人員最真實的感受。
好在,坎過去了。妻子在入院十天後的1月29日下午,痊愈出院。這個(ge) 消息讓已經了解張定宇,知道了這樣一位戰“疫”勇士事跡的人們(men) ,都鬆了一口氣。
急切的記者電話核實這個(ge) 壓抑中難得的好消息時,已經是晚上11點了。開車回家路上的張定宇說了一句話:“對,兩(liang) 次核酸檢測呈陰性。”
張定宇的“三重身份”:“無論哪個(ge) 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jue) 頂上去!”
共產(chan) 黨(dang) 員、院長、醫生,是張定宇的三重身份。
“無論哪個(ge) 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jue) 頂上去!”張定宇說。
57歲的張定宇,從(cong) 一名普通醫生起步,先後擔任武漢市四醫院副院長,武漢血液中心主任。
從(cong) 醫33年,他曾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ya) ;2011年除夕,作為(wei) 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出現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
1月27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綜合病區樓,張定宇在聯係協調工作。新華社發 (柯皓 攝)
他和同事們(men) 的身影,也曾出現在重大災害發生的現場。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
“像張定宇這樣的黨(dang) 員幹部,始終衝(chong) 在最前線,讓大家都感覺特別有主心骨。”張麗(li) 說。
55歲的南六病區主任陳南山頂上去了!在春節期間人手最緊張的時候,臨(lin) 危受命,參與(yu) 兩(liang) 個(ge) IUC病區建立,最多的時候1人管理3個(ge) 病區近百名病人。
南四病區副主任餘(yu) 婷和同在醫院護士崗位的妻子頂上去了!夫妻倆(lia) 把上小學孩子丟(diu) 給父母,堅守一線30多天。
一米五出頭,看著柔弱的ICU病區主任吳文娟頂上去了!從(cong) 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入院,直到自己因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被隔離才下火線。
1月29日拍攝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金銀潭醫院240多名黨(dang) 員頂上去了!沒有一個(ge) 人遲疑、退縮,全部挺在急難險重崗位。有了張定宇和黨(dang) 員們(men) ,600多名職工全部堅守崗位,從(cong) 未有人主動要“下火線”。
戰疫魔,金銀潭醫院動起來了,武漢動起來了,全中國動起來了。戰事還遠未結束,還會(hui) 有慘烈,有悲壯,甚至犧牲。
“健康所係,性命相托”。對張定宇們(men) ,這是踐行的誓言!對無數民眾(zhong) ,這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動如風火的張定宇也有個(ge) 希望,在自己能動的時候,跑贏這次與(yu) 新型冠狀病毒的賽跑。
“我會(hui) 慢慢失去知覺,將來會(hui) 真的跟凍住了一樣。”張定宇下意識地摸了摸腿,“慢慢我會(hui) 縮成小小一團,固定在輪椅上。每個(ge) 漸凍病人,都是看著自己一點點消逝的……”
“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1月27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綜合病區樓,張定宇在聯係協調工作。新華社發 (柯皓 攝)
伴著高低不平的腳步,和電話那頭急促的聲音,張定宇轉身,朝著隔離病區走去……
1月31日,難得的冬日暖陽照進了這座非常的江城。
下午5點左右,消息傳(chuan) 來:20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從(cong) 金銀潭醫院集體(ti) 出院,最大年齡患者64歲,最小年齡15歲。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同時出院人數最多的一次。
截至目前,金銀潭醫院累計出院確診患者72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