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同誌,我有好消息”——傾聽湖南基層幹部的脫貧好聲音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記者同誌,我有好消息!”在湖南省兩(liang) 會(hui) 代表駐地,一見到老楊,他便將記者拉到身邊,翻出手機裏的照片、視頻。隻見照片裏,老楊咧開嘴笑,高高托起黑色的管子,水流從(cong) 中噴湧而出。

  正在召開的湖南省兩(liang) 會(hui) 上,來自貧困地區的代表、委員紛紛帶來脫貧“喜訊”。

  老楊名叫楊祖易,是湖南省人大代表、漵浦縣竹坡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所說的好消息,是指竹坡坳村最近找到一處新的地下水源,可以解決(jue) 村部及周邊學校、易地扶貧搬遷點、村民小組的飲水問題。

  半年前,記者曾去過屬於(yu) 喀斯特地貌的竹坡坳村,知道那是一個(ge) “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地方。楊祖易說,竹坡坳村麵臨(lin) 的最大難題,是季節性缺水。“水的問題不解決(jue) ,脫貧就是一句空話。水的問題解決(jue) 了,就什麽(me) 都好辦。”

  近幾年,靠著政府支持和自身努力,老楊帶領村民找到80多個(ge) 溶洞水源,修了100多個(ge) 地下水窖和3口山塘。2019年12月20日,新修通的地下水源正式抽水入戶,70多戶村民家裏的蓄水池,一個(ge) 星期全部灌滿。老楊說,他兩(liang) 三個(ge) 晚上興(xing) 奮得睡不著覺。

  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岩腳村村委會(hui) 主任楊曉琴,是一名“90後”省人大代表。對於(yu) 她來說,2019年12月6日是一個(ge) “好日子”——岩腳村第一次有了公交車。從(cong) 縣城到岩腳村有25公裏的路程,原來需要輾轉換乘,現在每天開通了四趟直達的公交車。

  岩腳村是大山裏的一個(ge) 貧困村,近幾年結合民族風情發展旅遊,鄉(xiang) 村麵貌變化很大。楊曉琴對記者說,通了公交後,村裏人出得去,城裏人方便來。如今,當地老百姓還有一個(ge) 期盼,那就是拉通連接鄰縣的省道,形成旅遊環線,這樣便可以接納更多的遊客。

  來自武陵山脈腹地國家級貧困縣瀘溪縣的向汝蓮,是湖南省政協委員、瀘溪縣委副書(shu) 記,她同樣帶來了好消息:截至2019年底,瀘溪縣有93個(ge) 貧困村出列,15763戶6萬(wan) 多人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61%,“脫貧摘帽”在即。展望2020年,向汝蓮說,“我們(men) 將一張藍圖幹到底,奮力鞏固脫貧成果”。

  據了解,湖南作為(wei) 精準扶貧“首倡地”,2019年將有20個(ge) 貧困縣摘帽、718個(ge) 貧困村出列、63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脫貧,全部貧困縣、貧困村將摘帽出列。

  采訪結束時,來自漵浦縣的楊祖易說,春節過後,村裏準備舉(ju) 辦一場“飲水思源慶祝會(hui) ”,這將是見證竹坡坳村脫貧、發展的重要時刻。“到時請你一定要來。”老楊緊緊握住記者的手。

發布時間:2020年01月15日 16:53 來源:新華社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