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更是高校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遼寧大學黨(dang) 委聚焦立德樹人,推進課程改革創新,打造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三進”工程和“課程思政”建設工程,凝聚各方育人力量,構築“三大協同育人體(ti) 係”,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努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難題,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格局。
思政課領航其他各類課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區別於(yu) 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高校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優(you) 先發展地位,充分發揮其領航作用,引領學科的正確發展方向。
主題教育期間,遼寧大學在學科建設專(zhuan) 題調研中發現,雖然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實力雄厚,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引領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發展方麵缺少有效載體(ti) ,引領作用還不明顯。為(wei) 此,學校發揮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和哲學社會(hui) 科學育人功能,實施哲學社會(hui) 科學育人工程,深入挖掘學科育人資源,積極構建學生、學術、學科“三位一體(ti) ”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育人育才新格局。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建設中,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將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切實轉化為(wei) 各學科的學理和方法論,有效轉化為(wei) 學生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對其他學科的方向引領,帶動了思政課領航其他各類課程,在更為(wei) 廣闊的學科層麵,為(wei) 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注入動力。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遼寧大學以“小切口”解決(jue) “大問題”,精心打造的“課程思政”建設工程,從(cong) 細小處入手,充分發揮思政課的引領作用,潛移默化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專(zhuan) 業(ye) 課程。學校重點建設一批政治導向正確、思政元素和專(zhuan) 業(ye) 教學有機融合、育人效果明顯的示範課程。建立教學團隊培養(yang) 機製,通過定期教學研討、相互旁聽課程、以老帶新和以新促老等多種形式,加強教學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團隊成員的“課程思政”授課水平,提升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的教學能力。
推動思政課程與(yu) “課程思政”深度融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ge) 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yu) 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要通過建強思政課程,發揮思政課程的引領作用,推動思政課程與(yu) “課程思政”深度融合。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遼寧大學聚焦思想政治工作短板,開展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qin) 和力、針對性”專(zhuan) 題調研,針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缺少有效載體(ti) 的實際情況,結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和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建設標準,決(jue) 定實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三進”工程。在全省率先全麵為(wei) 本科生開設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課,設定為(wei) 必修課程,明確學時和學分;將“概論”課設定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研究生必修課;同時在其他專(zhuan) 業(ye) 研究生中開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專(zhuan) 題教學。學校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集中教學骨幹組建教學團隊。深化教學改革,打造“專(zhuan) 題式教學法”“參講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品牌。建設7個(ge)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hui) 實踐研學基地,打造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實踐課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完善課程體(ti) 係,解決(jue) 好各類課程和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鼓勵教學名師到思政課堂上講課。高校要推進思政課程與(yu) “課程思政”深度融合,構建二者同向同行的育人機製,通過思政課程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和黨(dang) 的創新理論;通過“課程思政”傳(chuan) 播係統專(zhuan) 業(ye) 的知識體(ti) 係和實際技能。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報效國家的熱情,做到既立德又樹人、既育人又育才。遼寧大學在主題教育期間打造的“課程思政”建設工程,著力構建以思政課程為(wei) 核心、以通識課程為(wei) 支撐、以專(zhuan) 業(ye) 育人課程為(wei) 輻射的“三位一體(ti) ”融通互補、有機統一的“大思政”育人體(ti) 係。充分利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式的接近性和教育教學效果的互補性等特點,實現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推進專(zhuan) 業(ye) 課教師與(yu) 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guan) 鍵在教師,關(guan) 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高校要大力引導教師回歸教書(shu) 育人的初心,使他們(men) 深刻認識到教書(shu) 育人並不僅(jin) 僅(jin) 是思政課教師的本分,更是每一位教師的天職。
學校要打造“課程思政”工作坊,定期舉(ju) 辦思政大講堂,促進思政課教師與(yu) 專(zhuan) 業(ye) 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與(yu) 提升,提高專(zhuan) 業(ye) 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推進專(zhuan) 業(ye) 課教師與(yu) 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建立思政課教師與(yu) 專(zhuan) 業(ye) 課教師交流機製,打通思政課教師與(yu) 專(zhuan) 業(ye) 課教師雙向交流通道,遴選相關(guan) 學科教師,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落實思政課教師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各項政策保障,不斷提高崗位吸引力,讓思政課教師的活力競相迸發,才智充分湧流。
主題教育期間,針對教師提出的職稱評聘方麵存在的問題,學校決(jue) 定改革評價(jia) 機製,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五唯”弊端,在全省高校率先實行思政課教師職稱評聘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的“三單”政策。設立“教學型”教授崗位,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加大教學權重。設立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特區,在人、財、物上開辟綠色通道。通過係列製度安排,引導思政課教師和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shu) 育人上。
課程是高校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更是堅守馬克思主義(yi) 的主陣地。高校保持鮮亮底色,關(guan) 鍵在課程。遼寧大學依托課程推出的“兩(liang) 大工程”,是一項紮根工程和戰略工程,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須持續發力,久久為(wei) 功,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