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帶著全村人脫貧”——追記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平村第一書記黃景教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老盧,你放心,等下次去縣城,我一定找些割草機的配件帶回來,很快就能修好的。”就在殉職當天,黃景教還對村裏的養(yang) 牛戶盧海林說。

  12月26日晚,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地平村第一書(shu) 記黃景教,剛剛結束對幾個(ge) 貧困戶的家訪,回村委會(hui) 途中,所乘車輛翻落山坡,不幸殉職,年僅(jin) 49歲。

  “上午到巴桑隊開展三清三拆工作;下午到弄水屯盧治柏戶查看房屋修繕加固情況;晚上集中村部開會(hui) 。”村裏的脫貧攻堅工作隊員“去向牌”上,清晰地寫(xie) 著黃景教當天的工作安排。

  26日當天,他重點去了盧治柏家。這家房屋牆現裂縫,年久失修,因為(wei) 住房不達標,一直未脫貧。盧治柏買(mai) 了材料,卻苦於(yu) 人手不夠。黃景教急在心裏:“我找人來幫你修!”

  幾天前,一聲招呼,黃景教組成一支9人的義(yi) 務工作隊,自個(ge) 兒(er) 當上這支隊伍的“包工頭”。村委有同誌勸他:“咱們(men) 村住房穩固率已經達到99%,超過了扶貧驗收標準,就隻剩下這一戶,明年再做也不要緊的。”

  平素和善的黃景教一聽,雙眼一瞪:“危房不能住人,不能光以考核來考慮工作。脫貧攻堅怎麽(me) 能落下一戶一人!”

  掛村鎮幹石冠貴回憶:“黃書(shu) 記讓一撥人去鋪電線,一撥人搞橫板、木條,一撥人去修補外牆,大家很快開幹了。抹上水泥、釘好木板、鋪齊電線,3天的工夫,終於(yu) 修好了。”

  “我的新家修好了,您卻走了!”睹物思人,盧治柏再也控製不住,泣不成聲……

  2016年3月,壯族幹部黃景教從(cong) 都安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來到地平村,從(cong) 此以村為(wei) 家,將生命融進了這個(ge) 偏僻的小村莊。

  來到村部宿舍,記者看到一間房擠著5張床,黃景教的床正對著門,床上還留著一個(ge) 充電寶、一把手電筒、一枚黨(dang) 徽。

  黃景教的床底下,並排擺著一雙拖鞋、一雙涼鞋、一雙布鞋、一雙鞋尖磨破了的皮鞋,還有兩(liang) 雙迷彩鞋。除了那雙拖鞋,其他的每雙鞋都沾著泥土。“黃書(shu) 記是地平村的好公仆,也是地平人的好兒(er) 子。”拉烈鎮人大主席盤旭希一邊帶著記者觀看,一邊不住地抹淚……

  今年7月5日,黃景教參加拉烈鎮2019年年中脫貧攻堅工作反思大會(hui) ,觀看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裏麵講述了廣西百色市百坭村第一書(shu) 記黃文秀的事跡。記者看到,他那一天的微信朋友圈裏寫(xie) 著:“深刻反思,學習(xi) 楷模。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

  黃景教的辦公桌上,放著12本密密麻麻的駐村日記。每一本記錄的,都是這位第一書(shu) 記的心血和足跡——

  2019年7月7日:早8時過高嶺(鎮)想去村裏查看水災情況,到金竹水淹道路無法通行,返回縣城;

  2019年7月8日:早從(cong) 縣城過永安,在弄費、弄仁隊了解災情,統計受災情況,入戶譚雲(yun) 先(家)。下午查看已建成的兩(liang) 個(ge) 家庭水櫃。晚集中討論擴建公路問題;

  2019年7月9日:上午到弄沙5戶走訪,去巴桑走訪,下午去加仿隊走訪,到牛場檢查,6時與(yu) 稅務局同誌座談……

  地平村村部,貼著一幅大標語“脫貧恐後 致富爭(zheng) 先”。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標,黃景教全身心投入。

  “景教,你到村裏去,一個(ge) 月回來不到兩(liang) 三次,這個(ge) 家還像個(ge) 家嗎?”妻子在電話裏也有過不悅。黃景教安慰說:“家裏的事兒(er) 請你多擔待些。我是一名黨(dang) 員幹部啊,群眾(zhong) 的好多難事需要我協調處理,我不能愧對百姓呀!”

  黃景教帶領全村發展多種產(chan) 業(ye) 。為(wei) 了種好核桃,他到南寧把廣西農(nong) 科院的專(zhuan) 家請到山裏,指導村民種植核桃1097畝(mu) 。2018年,黃景教組織村民成立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019年村級牛場正式投入運營。葡萄、旱藕種植紅火,“貸牛還牛”“貸羊還羊”養(yang) 殖廣泛覆蓋貧困戶。截至目前,村裏隻剩下貧困戶6戶2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47%。

  黃景教還特別重視村風民風建設。數百年來,村民認為(wei) 婚喪(sang) 嫁娶、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才算體(ti) 麵。黃景教一再勸說:“生前孝敬老人,勝過厚喪(sang) ;喪(sang) 事從(cong) 簡,利於(yu) 活人。”經過舉(ju) 手表決(jue) ,群眾(zhong) 代表一致同意把“喪(sang) 事從(cong) 簡,不請魔公道師;婚嫁不大操大辦,男女各方標準在10桌以內(nei) ;新居升學喜事,一律從(cong) 簡”等寫(xie) 入地平村村規民約。村風民風逐漸改觀,呈現崇尚節儉(jian) 、倡導文明新風的新氣象。

  貧困戶袁昌法曾不想搬遷,黃景教多次上門走訪。黃景教去世後,袁昌法在新家的外牆上用粉筆寫(xie) 了一句話:“黃景教書(shu) 記,我的親(qin) 人呀,您什麽(me) 時候回來看看我的新家?”

  “我要帶著全村人脫貧,放心了才離開。”黃景教曾說。回憶起這些,駐村工作隊員梁韜滿含熱淚:“雖然黃書(shu) 記不在了,但我們(men) 要像他那樣,堅決(jue) 把扶貧的戰旗扛到底!”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30日 06:2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