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群體:標注中國人探索未知的新高度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專(zhuan) 題

  北京航天城裏,航天員們(men) 正在進行緊張的空間站任務學習(xi) 和訓練……

  太空出艙是超大負荷的活動,在120多公斤的艙外服中工作三四個(ge) 小時,王亞(ya) 平的手就抖得拿不住筆;而真正的太空出艙活動,一次就相當於(yu) 地麵連續工作七八個(ge) 小時的訓練量。

  多年來,英雄的中國航天員群體(ti) 奮勇前進,不斷標注著中國人探索未知的新高度。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楊利偉(wei) 駕乘神舟五號飛船,用21小時23分鍾環繞地球飛行14圈、近60萬(wan) 公裏,在人類“走出地球搖籃”的漫漫征途中刻下了屬於(yu) 中國人的數字。兩(liang) 年後,費俊龍、聶海勝執行危險性及難度係數更高的“神六”任務,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從(cong) “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翟誌剛在劉伯明、景海鵬的配合下,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讓茫茫太空多了一抹五星紅旗的鮮豔;2012年6月18日17時04分,景海鵬、劉旺、劉洋“飄”進天宮一號,太空從(cong) 此有了真正意義(yi) 上的“中國之家”;首次手控交會(hui) 對接,劉旺以不到7分鍾、誤差18毫米的中國精度,贏得世界喝彩……

  中國航天員的腳步,伴隨著國家強起來的鼓點,以“世界矚目的速度”走到了一個(ge) 新的高度……

  2013年6月26日8時07分,聶海勝、張曉光、王亞(ya) 平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王亞(ya) 平站在“最高講台”,用一堂40分鍾的“太空科學課”,在千萬(wan) 青少年心底播下科學的種子;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景海鵬、陳冬在太空完成33天中期駐留,為(wei) 後續的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兩(liang) 次飛行,飛行時間超過曆次總和的兩(liang) 倍,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超過以往的總數。

  首批現役航天員鄧清明20年來3次入選任務梯隊,3次與(yu) “飛天”失之交臂;首批航天員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chuan) 東(dong) 、潘占春,十幾年來重複著“準備出征”這件事。他們(men) 的堅守和等待,與(yu) “飛天”的輝煌一起,構成中國航天史上厚重的一頁。

  從(cong) 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一號,13年間,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三個(ge) 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獨立自主掌握交會(hui) 對接技術的國家。“慶幸趕上偉(wei) 大的時代,有幸參與(yu) 偉(wei) 大的事業(ye) ”“心願隻有一個(ge) ,就是再次飛向太空”……走好新時代征戰太空的新征途,這份豪情壯誌始終在航天員們(men) 心中激蕩。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13日 05:5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