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點 補短板 強弱項 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專家學者深入解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麵對國內(nei) 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麵,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深刻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與(yu) 大勢,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ti) 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要深入貫徹落實會(hui) 議作出的戰略部署和任務安排,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穩字當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19年,我國保持了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六穩”工作紮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取得關(guan) 鍵進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國內(nei) 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麵下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黨(dang) 中央堅持底線思維,審時度勢,對當前嚴(yan) 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和不斷演變的外部環境有著清醒判斷和充分認識,對明年經濟發展提出了務實的目標任務和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是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注意到,會(hui) 議並沒有太多強調經濟增速,而是更多地關(guan) 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經濟發展中效益的提升、結構的優(you) 化、民生的改善與(yu) 風險的防範。

  會(hui) 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hui) 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穩字當頭體(ti) 現了我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方麵,穩是前提和基礎,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ju) 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麵,要堅持穩中求進,在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基礎上增強微觀主體(ti) 活力;通過改革破除各種體(ti) 製機製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hui) 經濟政策委員會(hui) 副主任徐洪才指出。

  會(hui) 議提出,必須從(cong) 係統論出發優(you) 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一些改革措施在執行過程中由於(yu) 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削弱和製約了整體(ti) 效果,加大了改革推進的難度,因此要改善經濟工作的方法,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改革措施的係統性、協調性、實效性,健全財政、貨幣、就業(ye) 等政策協同和傳(chuan) 導落實機製,切實把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黃群慧指出。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這樣一個(ge) 重要的曆史節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十分重要。當前,我國麵臨(lin) 不少困難,但要看到我國經濟具備持續增長的良好基礎和條件,經濟結構調整優(you) 化的態勢愈加明顯,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因此要樹立信心、積極進取,確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張立群說。

  “兩(liang) 個(ge) 輪子”,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齊頭並進

  挑戰與(yu) 機遇總是同生共存。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結構性、體(ti) 製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明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wei) 兩(liang) 個(ge) 輪子,全麵提高經濟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鍾茂初認為(wei) ,“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是達成“全麵提高經濟整體(ti) 競爭(zheng) 力”目標的根本路徑,而促進各個(ge) 方麵創新的改革舉(ju) 措則是提高整體(ti)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著力點。

  “不斷創新和競爭(zheng) 力提升的動力,歸根結底要依靠改革來激發創新主體(ti) 的活力。”鍾茂初說,歸納起來,一是通過改革,形成有效激勵企業(ye) 創新和科技人才創新的體(ti) 製機製;二是通過改革,有效激勵企業(ye) 協同創新、協同發展,形成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促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引領作用的新技術產(chan) 業(ye) 或既有產(chan) 業(ye) 升級;三是通過改革,挖掘和發現新的市場需求,激勵新興(xing) 企業(ye) 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成長,進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四是通過改革,為(wei) 企業(ye) 降低製度性成本、破解創新發展障礙、挖掘可利用資源,為(wei) 產(chan) 業(ye) 創新提供必要的動能。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看來,體(ti) 製創新驅動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新舊結構轉換、新舊模式轉換,將成為(wei) 2020年工作重點之一。這需要提升由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guan) 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和試驗研究組成的創新鏈的整體(ti) 效率和水平,開展全方位國際合作,創造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全要素生產(chan) 率加速增長的創新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武健說,要加強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跨區域協同,依托創新鏈提升產(chan) 業(ye) 鏈,圍繞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創新鏈,促進兩(liang) 者精準對接,打造以產(chan) 業(ye) 鏈為(wei) 基礎、創新鏈為(wei) 引領的產(chan) 業(ye) 升級版。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近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一係列改革舉(ju) 措,精準聚焦難點痛點,讓企業(ye) 可以心無旁騖謀創新。徐洪才表示,要打破一些行業(ye) 壟斷,加快混合所有製改革,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從(cong) 而調動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的積極性。

  保障民生,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zhong)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會(hui) 議提出了就業(ye) 、社保、扶貧、醫療、住房等各民生領域的工作難點重點,關(guan) 乎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為(wei) 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zhong) 指引了方向。

  會(hui) 議提出,要穩定就業(ye) 總量,改善就業(ye) 結構,提升就業(ye) 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工作,確保零就業(ye) 家庭動態清零。

  在北京大學中國職業(ye) 研究所所長陳宇看來,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與(yu) 往年相比,今年的會(hui) 議對穩就業(ye) 的表述更加全麵,既強調了就業(ye) 崗位總量不減,也突出了改善就業(ye) 結構、提升就業(ye) 質量。這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對未來的就業(ye) 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後要重點加強就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的協調配合,並通過改善勞動關(guan) 係、加強職業(ye) 教育和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就業(ye) 質量。

  在養(yang) 老和社會(hui) 保障方麵,會(hui) 議提出,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快推進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時隔多年後再次提出“保證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近幾年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社保繳費的降低,使得養(yang) 老保險收入明顯減少,這就對未來提出新的挑戰,此時提出“確保養(yang) 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非常及時,對2020年實施養(yang) 老金中央調劑製度提出了新要求。對於(yu) “加快推進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鄭秉文指出,目前很多省份都在加大力度為(wei) 2020年實現真正的、無附加條件的養(yang) 老保險省級統籌做準備,這就為(wei) 進一步實現全國統籌奠定了基礎。

  2020年,脫貧攻堅已到了決(jue) 戰決(jue) 勝、全麵收官的關(guan) 鍵階段。會(hui) 議提出,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麵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政策、資金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qing) 斜,落實產(chan) 業(ye) 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嚴(yan) 把貧困人口退出關(guan) ,鞏固脫貧成果。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認為(wei) ,2019年將要完成95%的脫貧工作目標,下一步的重點就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硬骨頭”,這需要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貧困群眾(zhong) 的“造血能力”,減少對政策的依賴性,高質量、高水平實現脫貧目標。

  對於(yu) 會(hui) 議提出的要建立機製,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張琦指出,在脫貧攻堅最關(guan) 鍵的收官階段,既要確保目標按時完成,更要確保脫貧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需要建立好防返貧機製,如使用好基金、保險等金融工具,加強經營性產(chan) 業(ye) 支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續就業(ye) 安排等。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13日 05:29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