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後在鎮黨(dang) 政辦、區級國稅機關(guan) 和省委宣傳(chuan) 部從(cong) 事文字工作。這些寶貴的經曆,使我對基層文字工作隊伍的情況有了較為(wei) 全麵的了解。
隊伍較為(wei) 穩定但人手緊缺
從(cong) 我接觸到的部門或單位看,從(cong) 事文字工作的骨幹力量,年齡大都在四十歲左右,或者說在四十歲左右才能出活兒(er) ,往往是一個(ge) 師傅帶一兩(liang) 個(ge) 徒弟,缺人是一個(ge) 普遍現象。
在鄉(xiang) 鎮,由於(yu) 缺少新的文字工作人員補充,不少同誌一幹就是十來年,從(cong) 三十多歲入行幹到四十多歲才調整崗位。不少鄉(xiang) 鎮文字工作者是從(cong) 當地教育係統借調來的,都是工作了一定年限的優(you) 秀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從(cong) 我工作過的稅務部門看,從(cong) 事文字工作的人員也是相對固定的一兩(liang) 個(ge) 人,十幾個(ge) 縣(區)局的文字工作者都有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市局有大的活動需要抽調人員,往往都是這些老麵孔。
雖然近年來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了不少應屆大學生,但大多充實到了稅收業(ye) 務崗位,而從(cong) 事文字工作的一時還難以發揮骨幹作用。從(cong) 宣傳(chuan) 係統來看,地級市的宣傳(chuan) 部門都有專(zhuan) 職的文字工作者,但也是年齡偏大,特別是負責同誌大多在四十歲以上,縣(市、區)宣傳(chuan) 部門的文字工作者一般由辦公室或其他部門的同誌兼職,也多是老同誌。
崗位相對固定但缺乏輪崗交流
由於(yu) 文字工作要求較高,培養(yang) 周期長,新鮮力量難以補充,不少文字工作者一旦幹上了,就會(hui) 出現領導信任“離不了”、後繼乏人“缺不了”的現象,結果是在這個(ge) 崗位上一幹就是十幾年,在單位內(nei) 部流動不起來。這種相對固定,導致文字工作者對業(ye) 務工作參與(yu) 較少、了解不全、調研不深,存在“從(cong) 材料中來,到材料中去”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稿水平。
上下聯係較多但亟須深入溝通
一方麵,各級都高度重視工作經驗的報送、宣傳(chuan) ,但工作中往往存在上下級間“供需”對接不暢的問題。例如,一些在基層工作的同誌認為(wei) 本地的經驗新鮮突出,但其他地方早就取得了類似的成功。而上級部門期待的對於(yu) 全局有指導啟發意義(yi) 的經驗做法,下級往往又報不上來。另一方麵,上下級部門的文字工作者之間,尚缺乏長效溝通交流機製,往往是借調到上級機關(guan) 的同誌,回到原來工作崗位後水平明顯有提高,而從(cong) 基層到上級機關(guan) 工作的同誌,相比之下能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以上這些問題引發了筆者對文字工作者隊伍建設的一些思考。
一要吐故納新,能進能出
做好文字工作需要一定的基礎和悟性,也是幹部鍛煉成長的重要環節。一方麵,經曆過文字工作崗位鍛煉的同誌,優(you) 秀者要及時安排到其他工作崗位上發揮更大作用。另一方麵,要選拔符合要求的年輕同誌到文字工作崗位上鍛煉。可在一定範圍內(nei) ,建立文秘人才庫,選拔儲(chu) 備一些年輕同誌,平時注意練兵,有重要活動時集中鍛煉,這樣在工作崗位需要時才能頂得上去。
二要加強交流,上下互動
交流主要包括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要加強內(nei) 部輪崗交流,打破原來一個(ge) 崗位幹十來年的現象,在保證各部門各單位文字工作正常服務領導、服務大局的情況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幹部輪崗交流,這樣既能提高文字工作者對全局工作的整體(ti) 把握,又能提高其他同誌的文字水平;二是要加強上下級部門間的學習(xi) 交流,定期選派基層文字工作者到上級機關(guan) 的文字工作崗位學習(xi) 提高。同時,上級部門的文字工作者也要下基層交流,多為(wei) 基層同誌傳(chuan) 經送寶。
三要強化培訓,學用相長
由於(yu) 種種原因,文字工作者常常難以“邁出門”去調研和培訓。不少文字工作者經常感慨,文稿總是離領導要求差那麽(me) 一點火候、少那麽(me) 一層意思,究其原因,就是少了強化學習(xi) 培訓這一環。少了這一環,眼界就會(hui) 變窄、思路就會(hui) 受限、境界就難提高。必須找機會(hui) 、擠時間,多出去參加培訓、考察調研,努力在視野上、境界上、思維上跟上領導要求、跟上工作需要,不斷提升文字工作服務領導決(jue) 策、服務中心大局的水平。
(王安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