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學家”程開甲: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假如不是生在亂(luan) 世,程開甲(見圖,新華社發)的人生之路可能會(hui) 繞開“科學”,也可能與(yu) “核”無緣。

  1918年,程開甲出生在江蘇吳江的一個(ge) 殷實家庭。年幼時,他調皮、叛逆、不愛學習(xi) 。到了讀書(shu) 的年齡,他除了玩還是玩,根本不讀書(shu) ,著實讓家人著急。

  思想轉折,出現在中學時期。13歲那年,他成為(wei) 浙江嘉興(xing) 秀州中學的一名學生。入學才幾天,日本就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者燒殺搶掠的行徑深深刺痛了這位熱血少年。那6年間,他開始閱讀名人傳(chuan) 記,被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打動,漸漸萌發了長大了也當一名科學家的理想。

  1937年,程開甲考上浙江大學。此時,戰火已燒到了浙江,大學被迫內(nei) 遷,師生們(men) 不得不開始流亡生活。顛沛流離中,他意識到,中國落後挨打的原因是科技落後。

  從(cong) 那時起,他立誌“科學救國”。1946年,這個(ge) 吳江青年遠渡重洋,求學英國,師從(cong) 著名物理學家波恩。

  舊中國的孱弱,讓身在異國他鄉(xiang) 的他備受歧視。新中國的成立,讓他看到了中華民族騰飛的希望。

  1950年,程開甲婉拒導師挽留,毅然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先後任教浙江大學、南京大學10年,其間撰寫(xie) 了我國第一部《固體(ti) 物理學》;1960年,他被一紙命令抽調至北京,從(cong) 此“消失”在公眾(zhong) 視野之外。

  3年後,程開甲第一次來到羅布泊。自此,他在這片“死亡之海”潛心開始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ye) 。

  每次核試驗任務,程開甲都會(hui) 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去檢查指導技術工作,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後現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最危險的爆心。

  一次,程開甲來到一個(ge) 施工現場,因為(wei) 洞內(nei) 存在高溫、高放射性和坍塌等危險,工作人員極力勸阻。他卻說:“我隻有到實地看了,心裏才會(hui) 踏實。”於(yu) 是,他穿上簡陋的防護服,頂著昏暗的燈光進入了洞內(nei) 。

  1964年10月16日,東(dong) 方一聲巨響,羅布泊升起的蘑菇雲(yun) 震驚世界。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後,程開甲還參與(yu) 主持決(jue) 策了包括氫彈、兩(liang) 彈結合以及地麵、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豎井試驗等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被稱為(wei) 中國“核司令”。

  雖然在參加核武器研究的20多年時間裏隱姓埋名,沒發表過論文,在學術界銷聲匿跡。但程開甲經常說,他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2018年11月17日,101歲的程開甲走完最後的人生路。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位“兩(liang) 彈一星”元勳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為(wei) 祖國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祖國和人民是不會(hui) 忘記的。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02日 06:1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