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誌新。 新華社發
在寧夏,永寧縣小麥育種繁殖所原所長裘誌新可謂家喻戶曉。他帶領團隊研發的一個(ge) 適應性廣、豐(feng) 產(chan) 性突出的春小麥良種——“寧春4號”成為(wei) 我國推廣麵積最大的春小麥品種之一,極大地推動了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和農(nong) 民增收。
裘誌新1947年出生於(yu) 浙江杭州。1965年9月高中畢業(ye) 後,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yu) 一批熱血青年來到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勝利鄉(xiang) 勝利村十一隊當了一名農(nong) 民。1966年,他與(yu) 生產(chan) 隊的青年試播了10畝(mu) “公交12號”水稻良種,獲得了平均單產(chan) 475公斤的好收成。
不僅(jin) 如此,裘誌新還帶頭在生產(chan) 隊推廣了水稻薄膜育秧、化學藥劑除草、農(nong) 作物良種引進等多項農(nong) 業(ye) 實用技術,得到了大家的讚譽,被鄉(xiang) 上聘為(wei) 農(nong) 民技術員。1973年,裘誌新被調到永寧縣良種繁殖場當技術員。調到良繁場後,他便竭盡全力進行係統學習(xi) 和科研攻關(guan) ,並在半畝(mu) 自留地裏搞起了小麥雜交育種。
剛開始沒有專(zhuan) 項科研經費,為(wei) 了保證育種工作正常進行,確保一年三代、加快育種步伐,裘誌新處處節儉(jian) ,用廢棄的水泥袋改成紮種子袋,以報紙代替高級硫酸紙製作雜交袋。缺乏經驗,他便利用一切機會(hui) 到有關(guan) 育種單位登門取經;缺少基礎材料,他通過信函等方式收集國內(nei) 外小麥品種資源8000多份,完成雜交組合2萬(wan) 多個(ge) ,為(wei) 育種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幾年艱苦探索,1981年裘誌新育成豐(feng) 產(chan) 性突出、適應性廣泛的半矮稈良種“寧春4號”,豐(feng) 產(chan) 栽培條件下畝(mu) 產(chan) 超千斤,使寧夏小麥育種工作獲得重大突破。1982年寧夏推廣“寧春4號”小麥麵積30餘(yu) 萬(wan) 畝(mu) ,獲得大麵積豐(feng) 收。1983年寧夏“寧春4號”種植麵積擴大到64萬(wan) 畝(mu) 。該品種在短時間迅速向內(nei) 蒙古、新疆、甘肅等6省區推廣,還被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引種。
裘誌新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