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一個(ge) 網絡問答社區上,有人提了這樣一個(ge) 問題——“新中國成立70年來,有沒有一首歌讓你聽了就熱淚盈眶?”近1.5萬(wan) 個(ge) 回答中,排名第一的是《我的祖國》。
這首歌的原唱郭蘭(lan) 英(見上圖,新華社記者範德元攝),曾演唱過無數經典旋律,也創造了許多舞台藝術形象。今年9月17日,郭蘭(lan) 英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並於(yu) 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yi) 式。
“我”和《我的祖國》
提起《我的祖國》,如今年近90歲的郭蘭(lan) 英,眼中依然閃爍著熱情的光芒。
看到如今年輕人在街邊也會(hui) 跟著旋律哼唱起這首歌,郭蘭(lan) 英很開心。“大家都喜歡這首歌,主要是詞曲創作得好。”當人們(men) 表達起對這首歌和演唱者的喜愛時,郭蘭(lan) 英還是將這份真摯動人的情感歸功於(yu) 詞曲作者。
1956年,這首由喬(qiao) 羽作詞、劉熾作曲,為(wei) 電影《上甘嶺》而作的插曲,在郭蘭(lan) 英的傳(chuan) 唱中紅遍大江南北,成為(wei) 觸動每一個(ge) 中國人的“生命之歌”。
“當時拿到這首歌,我一唱就特別喜歡。”郭蘭(lan) 英說,此後,唱過多少遍《我的祖國》,她早已記不清了。但每次唱起這首歌的時候,她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在這首歌中,她最喜歡的是這一段詞:“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暢。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首歌完全代表了我的內(nei) 心,沒有祖國就沒有我郭蘭(lan) 英。”她說。
經典傳(chuan) 唱至今
郭蘭(lan) 英的作品,像《我的祖國》一樣被傳(chuan) 唱的,還有許許多多。她的藝術生涯,始終與(yu) 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郭蘭(lan) 英出生於(yu) 山西平遙,這裏是山西梆子的發源地之一。耳濡目染下,她從(cong) 小就對戲曲產(chan) 生興(xing) 趣,6歲時開始學唱山西中路梆子,先後演出過《李三娘挑水》《二度梅》等100多部傳(chuan) 統戲,在戲曲表演方麵初露頭角。
1946年,郭蘭(lan) 英離開戲曲團,參加華北聯大文工團,從(cong) 事新歌劇事業(ye) 。她主演的新歌劇《白毛女》《劉胡蘭(lan) 》《春雷》《小二黑結婚》等,創造了喜兒(er) 、劉胡蘭(lan) 、小芹等許多紮根群眾(zhong) 的生動藝術形象,受到百姓的歡迎。她也成為(wei) 中國新歌劇方麵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為(wei) 中國新歌劇表演體(ti) 係的建立和民歌演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郭蘭(lan) 英演唱的《南泥灣》《繡金匾》《人說山西好風光》等歌曲和歌劇唱段,高亢嘹亮的音色和飽滿的情感觸動著每一個(ge) 中華兒(er) 女,成為(wei) 傳(chuan) 唱至今的經典。
“讓我平平淡淡地唱一首歌,我唱不了。”郭蘭(lan) 英說,每個(ge) 人唱歌都有自己的特點,每首歌都有感情在其中。心係人民、謳歌時代是她一直以來不變的信念和熱情。
投身教育事業(ye)
1982年,郭蘭(lan) 英投入到音樂(le) 教育事業(ye) 中。1986年,郭蘭(lan) 英離開北京南下廣東(dong) ,在廣州番禺創辦了郭蘭(lan) 英藝術學校並擔任校長。從(cong) 此她在這裏紮下根,一待就是30多年,為(wei) 藝術界培養(yang) 了一屆屆優(you) 秀的學生。
如今,年近九旬的郭蘭(lan) 英,依然精力十足地為(wei) 藝術事業(ye) 而奔波。除了為(wei) 藝術學校的學生上課之外,也會(hui) 經常指點從(cong) 事音樂(le) 的青年藝術工作者們(men) 。不久前的深圳聲樂(le) 季大師公開課上,郭蘭(lan) 英還從(cong) 發音、吐字、呼氣、換氣等方麵,一字一句為(wei) 學員點評示範。
身為(wei) “人民藝術家”,郭蘭(lan) 英對自己的要求是“隻有一顆心,處處為(wei) 人民”。她說:“我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好,唱歌也上不去了,但為(wei) 國家好、為(wei) 人民好的事,我還要主動去做。”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