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因時局轉變,為(wei) 了不連累家庭,今後我暫時不寄家書(shu) ,你們(men) 也不要來信。我沒有錢寄回來。”
這是時任國民革命軍(jun) 第二方麵軍(jun) 總指揮部警衛團團長盧德銘給家人的最後一封家書(shu) 。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堂堂的國民革命軍(jun) 的團長,居然連貼補家用也無能為(wei) 力。
盧德銘,1905年出生於(yu) 四川省自貢市,黃埔軍(jun) 校二期畢業(ye)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東(dong) 征和北伐中衝(chong) 鋒陷陣、屢建奇功,是葉挺麾下的著名戰將,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戰鬥。
戎馬倥傯(zong) 之際,他沒有忘記給家人寫(xie) 信,將行軍(jun) 途中的見聞,戰鬥所遭遇的損傷(shang) ,一一告訴家人。
“這場戰役殲滅了很多敵人,但是我們(men) 的傷(shang) 亡也不少。我們(men) 的營長曹淵同誌也在這次戰役中犧牲了。我們(men) 這次北伐,有這樣的順利進軍(jun) ,全靠群眾(zhong) 的支持。自廣州出發以來,沿途都有老百姓給我們(men) 做向導,並主動給我們(men) 搬運子彈等輜重。”
在行軍(jun) 路上,他也會(hui) 像一名普通的青年人一樣,從(cong) 與(yu) 親(qin) 人歡聚的夢鄉(xiang) 中醒來。
“我不是不懷念家庭,其實我也想念父母及兄嫂侄兒(er) 等。在夢中我曾發囈語,呼喊(侄兒(er) )權一、少南。醒來時同誌們(men) 笑我說,參謀長還在思鄉(xiang) 呢!”
1927年9月,盧德銘奉中央指令率部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yi) 。毛澤東(dong) 任前敵委員會(hui) 書(shu) 記,盧德銘任起義(yi) 部隊總指揮,成為(wei) 毛澤東(dong) 革命軍(jun) 事生涯的第一個(ge) 軍(jun) 事搭檔。
9月19日,遭受很大損失的各路起義(yi) 軍(jun) 在瀏陽文家市會(hui) 師。當晚,毛澤東(dong) 召開前委會(hui) 議,討論進軍(jun) 方向問題,會(hui) 上發生了激烈的討論。盧德銘批判了餘(yu) 灑度“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堅決(jue) 維護毛澤東(dong) 向羅霄山脈中段進軍(jun) 的意見。由於(yu) 盧德銘在部隊中具有很高的威信,會(hui) 議最終通過了毛澤東(dong) 的正確主張。由此,在農(nong) 村包圍城市這一正確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1927年9月25日,在起義(yi) 部隊進軍(jun) 井岡(gang) 山途中,為(wei) 掩護主力部隊突圍,盧德銘僅(jin) 帶一連兵力在蘆溪山口岩一帶阻擊敵人,胸口中彈壯烈犧牲,年僅(jin) 23歲,成為(wei) 井岡(gang) 山鬥爭(zheng) 時期我軍(jun) 犧牲的最高將領。
在盧德銘10來歲的時候,父親(qin) 就給他定了親(qin) 。女方叫顏瑞琴。在家信裏,盧德銘曾經略帶稚氣地寫(xie) 出這樣的話:
“如果瑞琴真要等我,則我對她有幾點要求:一要讀書(shu) ;二要革命;三不要纏腳。”
在他看來,不久以後,他一定會(hui) 與(yu) 瑞琴再見麵。接到他最後一封信後,他果真沒有再寄回錢,也沒有寄來任何一封家書(shu) 。
未婚妻瑞琴精心保留著他年輕時寫(xie) 的信,珍藏著他的兩(liang) 張照片,一直到老。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