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第四集:王爾琢的“托孤書”

微信掃一掃 ×

  “兒(er) 何嚐不想念著骨肉的團聚,兒(er) 何嚐不眷戀著家庭的親(qin) 密……為(wei) 了讓千千萬(wan) 萬(wan) 的母親(qin) 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wei) 了讓白發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le) 天年,兒(er) 已決(jue) 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娘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er) 媳,見鳳翠如見兒(er) 一般。” 

  這是1927年6月北伐軍(jun) 第四軍(jun) 25師74團參謀長、共產(chan) 黨(dang) 員王爾琢寫(xie) 給父母的信。信中提到的鳳翠,是他的妻子鄭鳳翠。

  王爾琢和鄭鳳翠都是湖南省石門縣官橋村人,兩(liang) 人青梅竹馬。1923年10月,王爾琢與(yu) 鄭鳳翠正式完婚。婚後僅(jin) 僅(jin) 三個(ge) 月,王爾琢得知廣州黃埔軍(jun) 校招生的消息,毅然辭別新婚妻子,前去報考。

  誰知這一走,竟成為(wei) 這對恩愛夫妻的永訣。

  在離家的三年多裏,王爾琢不僅(jin) 成為(wei) 黃埔軍(jun) 校第一期畢業(ye) 生,還在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培養(yang) 下,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北伐戰爭(zheng) 中,他戰功赫赫。

  北伐軍(jun) 攻克武昌後,牽掛妻子和從(cong) 未謀麵的女兒(er) 的王爾琢寫(xie) 信讓母女倆(lia) 到武漢團聚。沒想到,還沒等到一家團聚,就發生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全國革命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王爾琢成了被通緝的“中共要犯”,不得不緊急離開武漢。

  1927年6月的一天,在武漢的一處街巷裏,鄭鳳翠帶著她3歲的女兒(er) 桂芳,幾經周折,終於(yu) 找到了丈夫王爾琢為(wei) 她們(men) 租好的住處,但是屋內(nei) 卻空無一人。

  母女倆(lia) 空等了十多日,也沒有等來親(qin) 人,隻得給丈夫留下一封信遺憾返鄉(xiang) 。三歲的小桂芳出生後還未見過父親(qin) ,父女倆(lia) 一生中唯一的見麵機會(hui) ,就這樣錯過了。

  等到王爾琢再回到武漢時,才發現妻子和孩子已經回了老家。

  中共湖南省委黨(dang) 史研究院院長胡振興(xing) :其實相差隻有幾天,就在這個(ge) 時候,王爾琢感覺到非常愧疚妻兒(er) ,就提筆給父母寫(xie) 了一封信,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托孤書(shu) ”。

  王爾琢從(cong) 武漢趕赴南昌,參加了南昌起義(yi) 、湘南起義(yi) ,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gang) 山,曆任工農(nong) 革命軍(jun) 第1師參謀長和紅四軍(jun) 參謀長,成為(wei) 工農(nong) 紅軍(jun) 最年輕的軍(jun) 參謀長。

  1928年8月25日,王爾琢在江西省崇義(yi) 縣思順圩追勸叛徒時,不幸英勇犧牲,年僅(jin) 25歲。

  在王爾琢烈士追悼會(hui) 上,毛澤東(dong) 親(qin) 自起草了傳(chuan) 世挽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wei) 階級,死為(wei) 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王爾琢犧牲後,鄭鳳翠獨自撫養(yang) 女兒(er) ,可這唯一的女兒(er) 二十歲時帶著終生沒有見過父親(qin) 的遺憾因病不治。

  這位80多歲的老人,也是紅軍(jun) 的後代。在王爾琢的感召下,他已經為(wei) 烈士墓地默默守護了三十多年。

專(zhuan) 題: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shu) ”

專(zhuan) 題: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shu) ”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4日 08:00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石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