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高銘暄——情係刑法的“90後”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在人民大會(hui) 堂,91歲的高銘暄(見上圖,新華社發)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

  麵對這至高榮譽,這位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說:“這是黨(dang) 和國家給我的恩典,我感到幸福和光榮。這要歸功於(yu) 我們(men) 偉(wei) 大的祖國、偉(wei) 大的黨(dang) 和一直幫助支持我的中國人民大學及師生。”

  作為(wei) 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銘暄全程參與(yu) 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的製定,為(wei) 中國刑法學的人才培養(yang) 與(yu) 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1954年對於(yu) 26歲的高銘暄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年9月,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刑法的起草工作隨之被提上日程。剛剛在人大法律係留校任教不久的高銘暄被抽調至刑法起草小組,和其他20多人一起開始我國第一部刑法的起草工作。

  從(cong) 1954年到1979年,曆經25年、38稿,在曆史跌宕中,高銘暄全程參與(yu) 並見證了我國第一部刑法典的誕生:刑法起草小組從(cong) 國內(nei) 外廣泛收集資料,僅(jin)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刑事審判材料就有1萬(wan) 多份,蘇聯、保加利亞(ya) 、阿爾巴尼亞(ya) 、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多國的刑法典被一一翻譯,連唐律、清律都擺上了案頭。“一方麵借鑒,一方麵還要自己總結經驗,作為(wei) 刑法起草的參考。”高銘暄回憶說。

  1979年7月1日,刑法草案在人民大會(hui) 堂表決(jue) 通過,掌聲雷動。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高銘暄激動地說:“我們(men) 的勞動沒有白費,中國終於(yu) 擁有了自己的刑法典,刑事訴訟終於(yu) 有法可依了!”

  此後數十年間,無論是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出台,還是對刑法修正案的反複討論,高銘暄都參與(yu) 其中,付出心血。他還多年在中國法學會(hui)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hui) 、國際刑法學協會(hui) 等擔任重要職務,從(cong) 事大量與(yu) 法律相關(guan) 的社會(hui) 工作。

  作為(wei) “刑法學泰鬥”,高銘暄最珍視的還是那三尺講台。他總說:“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師,既然選擇了教書(shu) 育人,就矢誌不渝。”

  多年來,高銘暄為(wei) 學生教授中國刑法、刑事政策與(yu) 刑事立法、刑法前沿問題等課程。“全國優(you) 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ge) 人”……從(cong) 教半生,高銘暄獲得不少榮譽,對教育事業(ye) 始終鍾愛如一。

  教學之餘(yu) ,高銘暄筆耕不輟,共主編7部有關(guan) 刑法學的教材,著有8部專(zhuan) 著,主編或參與(yu) 著述100多部,發表論文300餘(yu) 篇。如今,盡管已眉發花白,“90後”的高銘暄依舊精神矍鑠。他還在指導3名博士生,忙著寫(xie) 文章、做法律谘詢和講座,閑暇時還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學英語。“隻要身體(ti) 可以,我就要繼續做工作、提升自己,活到老學到老。”他笑著說。

  在高銘暄看來,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的規範條例不斷出台,法律工作者需要加緊學習(xi) ,才能應對新問題、新挑戰,不落後於(yu) 時代。特別是人工智能、知識產(chan) 權、極端犯罪、生態環境等新領域更需要加強學習(xi) 和研究。

  高銘暄也致力於(yu) 中國刑法的國際化,盼望著中國刑法走向世界。他說:“我們(men) 要讓外國人知道中國的刑法很係統、很完備,有不少好經驗。同時也要了解其他國家的經驗,促進交流。”

  10月1日,高銘暄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觀禮。他感慨道:“新中國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國家翻天覆地的巨變,足以讓每個(ge) 中國人感到自豪。”而日益完善的中國刑法也讓高銘暄感到欣喜:“隨著國家進步、民主法製水平提升,我們(men) 的刑法一直在發展、進步,法律條文越來越符合實際,更具體(ti) 、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也越來越強。”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推動法治中國建設,保障國家安全、社會(hui) 穩定,讓人民權利得到保障,讓犯罪分子得到應有的製裁。”回顧一生的奮鬥曆程,高銘暄依然充滿“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豪情,“今後我還要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和法學界同仁一道,努力推動法學體(ti) 係不斷發展完善,為(wei) 我國法學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3日 18:2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