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趙亞夫:做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幹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要致富,找亞(ya) 夫!”這是當地農(nong) 民對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hui) 原副主任、鎮江市農(nong) 科所原所長趙亞(ya) 夫(見上圖,新華社發)最簡潔的讚揚。

  現年78歲的趙亞(ya) 夫始終堅持“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nong) 民家”,帶領數十萬(wan) 老區農(nong) 民實現了“小康夢”,被譽為(wei) “一生惠農(nong) 興(xing) 農(nong) 的大地活雷鋒”。他曾先後榮獲“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稱號。

  1958年,趙亞(ya) 夫考入江蘇宜興(xing) 農(nong) 學院,當時他便立誌要讓農(nong) 民吃得飽、過上好日子。1982年,他遠赴日本學習(xi) 水稻、草莓等作物種植,為(wei) 了“把技術帶回祖國,讓農(nong) 民增加收入”,每天工作16個(ge) 小時。1984年,趙亞(ya) 夫果斷調整研究方向,從(cong) 稻麥栽培向高效農(nong) 業(ye) 轉變,創造性提出“水田保糧、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他在江蘇句容白兔鎮解塘村推廣試種0.9畝(mu) 露天草莓,當年收益就超出常規農(nong) 作物的2倍。在他帶動下,1987年白兔鎮露天草莓種植麵積達7000多畝(mu) ,收入達到了8000多萬(wan) 元,因草莓富起來的農(nong) 民高興(xing) 地把蓋起的新樓房稱為(wei) “草莓樓”。

  為(wei) 了更好地幫助農(nong) 民,趙亞(ya) 夫曾自製名片發到農(nong) 民手中,自己也存了200多個(ge) 農(nong) 民種植大戶的電話號碼,提供24小時“熱線服務”。

  “做給農(nong) 民看,帶著農(nong) 民幹,幫助農(nong) 民銷,實現農(nong) 民富。”趙亞(ya) 夫用20株草莓苗作為(wei) “火種”,發展高效農(nong) 業(ye) ,建立起上千畝(mu) 農(nong) 業(ye) 示範園,培養(yang) 了一批種植大戶,讓一部分農(nong) 民先富了起來。他又指導成立專(zhuan) 業(ye) 協會(hui) 和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集中經營,市場化運作,帶動了一大批農(nong) 民共同富裕。他還創建了有機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組建綜合型有機農(nong) 業(ye) 合作社,創造農(nong) 業(ye) 經營與(yu) 農(nong) 村管理“合二為(wei) 一”新模式,並以戴莊為(wei) 中心,向周邊輻射。

  幾十年來,趙亞(ya) 夫每年泡在田裏200餘(yu) 天,其餘(yu) 的100多天也是為(wei) 農(nong) 民的事情奔勞。趙亞(ya) 夫帶領群眾(zhong) 走出了一條丘陵山區“以農(nong) 富農(nong) ”的小康之路的同時,先後完成了稻麥栽培新技術、草莓良種引進及優(you) 質高產(chan) 栽培技術等15項科研項目,出版了《草莓品種及栽培技術》《無花果栽培新技術》等技術含量高、農(nong) 民看得懂學得會(hui) 的科普手冊(ce) 。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0日 06:2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