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國人民為(wei) 實現跨世紀的目標而奮力前進的時候,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全國各族人民陷於(yu) 極大的悲痛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否繼續沿著鄧小平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奮勇前進,引起國內(nei) 外的廣泛關(guan) 注。
對此,江澤民代表中共中央明確宣告:更高地舉(ju) 起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的偉(wei) 大旗幟,更好地貫徹執行黨(dang) 的基本路線,是我們(men) 黨(dang) 中央領導集體(ti) 堅定不移的決(jue) 心和信念,也是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和願望。
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在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的同時,逐步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dang) 的十四大提出了“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的概念,並係統論述了這個(ge) 理論的科學意義(yi) 和主要內(nei) 容,確立了這一理論在全黨(dang) 的指導地位。
1997年9月,黨(dang) 的十五大召開。大會(hui) 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ge) 科學稱謂,把這一理論作為(wei) 指引黨(dang) 繼續前進的旗幟。江澤民指出: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因而是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大會(hui) 通過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修正案》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wei) 黨(dang) 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黨(dang) 的十五大在世紀之交的關(guan) 鍵時刻,繼承鄧小平遺誌,高舉(ju) 起鄧小平理論偉(wei) 大旗幟,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明確回答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向前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問題,從(cong) 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wei) 我國的跨世紀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