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一個(ge) 指導中國精神文明建設跨世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jue) 議》,在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hui) 上獲得通過。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麵對發展商品經濟的新形勢,鄧小平提出: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決(jue) 不能忽視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要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進入上世紀90年代,在深化改革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以江澤民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要硬”的方針,繼續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
1996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jue) 議》,進一步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總的要求和今後15年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
決(jue) 議指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的要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為(wei) 指導,堅持黨(dang) 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ou) 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hui) 主義(yi) 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
十四屆六中全會(hui) 後,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ye) 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群眾(zhong) 性活動以及社會(hui) 公德、職業(ye) 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國各地蓬勃開展起來,有力地促進了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