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文昌精神是我們(men) 寶貴的精神財富,每次過來都能夠有新的體(ti) 會(hui) 和感受。”
福建省漳州市東(dong) 山縣海畔,矗立著一座宏偉(wei) 巍峨的建築,白瓦紅牆的外觀仿佛述說著那段閃耀著熠熠光輝的曆史。穀文昌幹部學院,這座坐落於(yu) 穀文昌精神發祥地的建築,在9月12日揭牌至今,前來學習(xi) 的學員從(cong) 沒有間斷過。
作為(wei) “四有”幹部的榜樣,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楷模,穀文昌書(shu) 記的故事,鐫刻在了東(dong) 山這片土地上。
1950年至1964年,隨軍(jun) 南下參與(yu) 解放戰鬥後的穀文昌服從(cong) 組織安排,留在了東(dong) 山,擔任東(dong) 山縣第一區工委書(shu) 記。在職期間,他帶領東(dong) 山人民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造林運動。至1964年,造林麵積達到8.2萬(wan) 畝(mu) ,使東(dong) 山從(cong) 一座黃土飛揚,風沙籠罩的小島變成了綠島。
如今,斯人已逝,但木麻黃仍恪守使命,成為(wei) 東(dong) 山海岸線的守護者,庇護著一方人民。穀文昌書(shu) 記的精神就像這些木麻黃,仍舊鮮明如幟,感染著你我。
“對穀文昌精神的學習(xi) 就在於(yu) 學習(xi) 他心中有黨(dang) 、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愛黨(dang) 敬黨(dang) 的政治本色。”穀文昌幹部學院學員周誌平說道,“我也將把這份學習(xi) 成果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想人民所想,憂群眾(zhong) 所憂。”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漳州在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運用當地豐(feng) 富的人文資源和紅色資源,將紅軍(jun) 革命精神、穀文昌精神、龍江精神、女排精神以及新時代“110”精神融入主題教育,通過實際實地發生的事跡,帶來更具有感染力,說服力的教育內(nei) 容。
在學習(xi) 形式上,組織召開係列專(zhuan) 題學習(xi) 研討會(hui) ,使黨(dang) 員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用實際行動使主題教育的成果更好地同漳州市“大抓工業(ye) ,抓大工業(ye) ”建設的具體(ti) 工作融合起來。
同時,通過在穀文昌幹部學院中設立“穀文昌紀念園”“寡婦村展覽館”等7個(ge) 現場教學點,修繕提升毛主席率領紅軍(jun) 攻克漳州紀念館、中共閩南地委紀念館等教育基地,不斷完善特色教育體(ti) 係。
薌音彈唱、閩南方言快板、流動宣傳(chuan) 車……主題教育在立足豐(feng) 富的本地特色資源的同時,也下沉到了基層的第一線。
“如果說黨(dang) 員是一麵旗幟,那就是要在父老鄉(xiang) 親(qin) 遇到困境的關(guan) 鍵時刻勇於(yu) 擔當……”陳偉(wei) 琳說。在漳浦縣大南阪鎮下樓村的村部大院裏,他將自己擔任鄉(xiang) 村醫生、榮獲市級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曆程與(yu) 心情分享給了現場的群眾(zhong) 。
像這樣的“課堂”,在漳州各個(ge) 鎮、村正在持續開展中。今年以來,漳州市在全市範圍內(nei) 組建了16支宣講團,深入群眾(zhong) 為(wei) 他們(men) 講課。宣講團由機關(guan) 幹部、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以及黨(dang) 員組成,講師們(men) 發揮自己所長,針對聽講人的職業(ye) 、遇到的不同困難而為(wei) 他們(men) “個(ge) 性化”定製不同的課程,從(cong) 而加深黨(dang) 員幹部與(yu) 群眾(zhong) 的交流互動,增強主題教育內(nei) 容的深度、涉及麵的廣度以及課堂的溫度。
“現在,工業(ye) 區裏麵各個(ge) 企業(ye) 的黨(dang) 支部都已經建立起來了,活動也辦得熱火朝天。”長泰縣古農(nong) 農(nong) 場商會(hui) 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徐智心告訴記者。
“初心講堂下企業(ye) ”宣講團的成立,為(wei) 各地企業(ye) 非公黨(dang) 建活動帶來了新血液。漳州市依托14個(ge) 省級園區黨(dang) 群活動服務中心以及重點企業(ye) 的黨(dang) 支部,到各個(ge) 企業(ye) 展開宣講活動,帶動非公企業(ye) 黨(dang) 支部的主題教育深入開展。
“既有指導員來講述紅色故事,又有老黨(dang) 員分享入黨(dang) 的初心故事,園區裏40個(ge) 非公黨(dang) 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不斷加強,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心劑。”徐智心表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