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的深海探測,繞不開一群人,他們(men) 就是曾經駕駛“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7000米級海試的“載人深潛英雄集體(ti) ”。
進入21世紀,與(yu) 陸地、天空、太空相比,人類在深海的探索進展最慢。由於(yu) 深海環境複雜,僅(jin) 壓力太大、電磁不能傳(chuan) 輸這兩(liang) 項,就足以將眾(zhong) 多人造裝備擋在門外。在中國之前,世界上僅(jin) 有美、法、俄、日等少數幾個(ge) 國家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
2002年,科技部將7000米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wei) 863計劃重大專(zhuan) 項。此後6年間,在中國大洋協會(hui) 組織下,中船重工集團七〇二所會(hui) 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國內(nei) 百餘(yu) 家科研機構和企業(ye) ,聯合攻關(guan) 進行潛水器的設計製造,並將之命名為(wei) “蛟龍號”。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09年8月18日,“蛟龍”號首次海試,首潛38米,邁出了中國載人深潛第一步。此後至2012年,“蛟龍”號先後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2012年6月,它在馬裏亞(ya) 納海溝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創下國際上同類作業(ye) 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標誌著我國已經具備在全球99.8%以上海域開展深海資源研究和勘查的能力。2013年5月,葉聰、付文韜、唐嘉陵、崔維成、楊波、劉開周、張東(dong) 升等7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航員獲得黨(dang) 中央、國務院授予的“載人深潛英雄”稱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團隊被授予“載人深潛英雄集體(ti) ”稱號。
2013年6月5日至9月24日,“蛟龍”號開展了首個(ge) 試驗性應用航次,獲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蛟龍”號實現了從(cong) 海試階段到應用階段的轉變。如今,“蛟龍”號足跡遍及南海、東(dong) 太平洋、西南印度洋、馬裏亞(ya) 納海溝等七大海區,將中國海洋科考與(yu) 開發推向高速通道。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