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路遙:深情書寫普通勞動者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路遙 新華社發

  地處黃河西岸的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脈充盈、人才輩出。陝北民間有“人出兩(liang) 川”之說,其中一川就是指延川。在當代,從(cong) 這裏又走出了著名作家路遙。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生於(yu) 陝西省清澗縣一個(ge) 貧苦農(nong) 民家庭,1957年被過繼給延川縣農(nong) 村的伯父為(wei) 子,其後一直在延川生活、學習(xi) 、工作至1973年。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紮根在他的身上。

  1972年,路遙與(yu) 穀溪、聞頻、陶正、軍(jun) 民等人創辦了《山花》文藝小報。他最初許多詩歌刊於(yu) 《山花》,其短篇小說《伏勝紅旗》《基石》等,也同樣首先在《山花》上刊發並引起外界的注意,後被選入省級文藝刊物。正因為(wei) 有最初的文學創作成績,路遙被推薦到延安大學中文係學習(xi) ,在大學的平台上積累文學營養(yang) ,為(wei) 以後的文學騰飛作了紮實的準備工作。

  “新時期”之初,年輕的路遙把目光投向變革中的現實生活,關(guan) 注青年人的情感與(yu) 命運選擇。他的中篇小說《人生》先後用3年時間、三易其稿,最終發表在《收獲》雜誌1982年第3期上。《人生》甫一刊出,即引發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關(guan) 注,它激發了當時的年輕人在“祖國命運和人類前途”的意義(yi) 上思考人生選擇。兩(liang) 年後,由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人生》上映,使作品的影響持續發酵,也深刻地改變了作家路遙的命運。

  路遙並不滿足於(yu) “鮮花”和“紅地毯”式的生活,他決(jue) 心創作出真正具有個(ge) 人寫(xie) 作突破性的作品,這便是後來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wei) 這部想象中的作品,路遙開始了艱苦且漫長的寫(xie) 作準備。他集中閱讀了近百部國內(nei) 外的重要長篇小說,同時還廣泛涉獵了各類“雜書(shu) ”。而為(wei) 了解作品所涉的1975年至1985年這十年間的各類重要事件,他集中閱讀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陝西日報》《參考消息》等報刊的全部合訂本。這個(ge) 工作完成之後,路遙再度“深入生活”,他提著裝滿書(shu) 籍資料的大箱子奔波在鄉(xiang) 村城鎮、工礦企業(ye) 、學校機關(guan) 、集貿市場,了解上至省委書(shu) 記、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況,熟悉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內(nei) 一年四季的作物等巨細靡遺的生活細部。此後,路遙開始了長達3年輾轉於(yu) 銅川陳家山煤礦、從(cong) 陝西作協臨(lin) 時借來的小房間、新落成的榆林賓館、甘泉縣招待所等地的艱苦而漫長的寫(xie) 作。

  《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liang) 兄弟為(wei) 中心,刻畫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hui) 眾(zhong) 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曆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86年年底,《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發表於(yu) 《花城》雜誌。由於(yu) 當時的文壇被求新求變的文學潮流所裹挾,使得路遙用傳(chuan) 統現實主義(yi) 手法創作的《平凡的世界》在評論界受到了冷遇,發表和出版也遇到了困難。但路遙仍堅持他的文學觀念不動搖,198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跨越3個(ge) 年頭,這部凝結著路遙6年辛勞汗水的100餘(yu) 萬(wan) 字的長篇小說終於(yu) 全部出齊,從(cong) 此,它深深地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是路遙的生命信念。1992年11月,路遙因病英年早逝。然而,在他身後,《平凡的世界》熱度始終不減。各種版本的《平凡的世界》發行量達1700萬(wan) 套,廣播和電視劇改編也收獲了數億(yi) 聽眾(zhong) 和觀眾(zhong) 。千千萬(wan) 萬(wan) 懷揣著改變命運的夢想的青年人,他們(men) 的人生因《平凡的世界》而被照亮。

  2018年12月,路遙榮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9月,路遙又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路遙深情書(shu) 寫(xie) 普通勞動者,頌揚拚搏奮進、敢為(wei) 人先的時代精神,他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在獻身集體(ti) 事業(ye) 的同時也充分實現個(ge) 人價(jia) 值。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0日 22:40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