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我國病毒學家顧方舟溘然長逝,享年92歲。這位被網友尊稱為(wei) “糖丸爺爺”的離去,引起了幾代人的追思。
顧方舟,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為(wei) 實現我國全麵消滅脊髓灰質炎奉獻了一生,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健康成長。
過去,俗稱小兒(er) 麻痹症的脊髓灰質炎令人恐懼,一旦感染這種病毒,可能會(hui) 引起輕重不等的癱瘓且無法治愈,最嚴(yan) 重的是沒辦法自主呼吸,甚至會(hui) 失去生命。
“那是在1955年,江蘇南通首先爆發了大規模的脊灰疫情,全市1680人突然癱瘓,其中大多數為(wei) 兒(er) 童,甚至有466人因此而死亡。隨後,疫情迅速蔓延到青島、上海、南寧等地,一時之間,全國談之色變。”在顧老的追思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談及這段過往,聲色依然凝重。
就在那種危急時刻,剛回國不久的顧方舟臨(lin) 危受命,開始了脊髓灰質炎的研究工作。當時,美國等少數國家研製出了脊髓灰質炎死疫苗和活疫苗。相較兩(liang) 種疫苗,死疫苗安全,但低效且價(jia) 格昂貴,1人份的成本相當於(yu) 100份活疫苗的成本。而活疫苗雖然便宜高效但安全性存在疑問。根據我國當時的疫情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水平,顧方舟先生判斷中國走活疫苗的技術路線是現實可行的,能夠實現廣泛接種和人群免疫,因而專(zhuan) 門向當時的衛生部寫(xie) 信建議。不久,他的建議得到采納,國家成立了研究小組來進行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究工作。
“顧方舟先生在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上的首要科技貢獻是確定了疫苗研發的技術路線。”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院士看來,顧方舟做出這樣的決(jue) 策並不容易,它需要一個(ge) 人擁有相當的科學勇氣和社會(hui) 擔當。
為(wei) 了進行自主疫苗研製,顧方舟團隊在昆明建立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一群人紮根在距離市區幾十公裏外的昆明西山。他自己帶人挖洞、建房,一個(ge) 挽救百萬(wan) 人生命健康的疫苗實驗室從(cong) 一個(ge) 山洞起家。當年,他們(men) 就成功研製出脊髓灰質炎液體(ti) 活疫苗。
“如果隻是從(cong) 個(ge) 人安全和免責的角度來說,滅活疫苗顯然是首要選擇。而真正為(wei) 國家、民族計,真正為(wei) 整個(ge) 人群和社會(hui) 大眾(zhong) 計,才能做出顧方舟先生所做出的選擇和決(jue) 策。而後,在疫苗研製過程中,顧方舟以身試藥,尤其是冒著可能癱瘓的風險給不滿一歲的幼子試藥,就更令後來者唏噓不已。”王辰感慨。
當時,中國還沒有冷鏈運輸,這就限製了疫苗在中小城市、農(nong) 村及偏遠地區的推廣。為(wei) 了便於(yu) 在全國嬰幼兒(er) 中推廣免疫,把需要冷藏的液體(ti) 疫苗製成糖丸是顧方舟的另一創舉(ju) 。1962年,顧方舟和研究團隊成功改進劑型,將脊灰疫苗做成了一枚枚固體(ti) 糖丸,一名兒(er) 童隻需服用一枚糖丸就可以達到免疫效果。這種劑型的改進,是中國消滅脊灰之路的獨特創舉(ju) 。
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國推廣。“脊灰”的年平均發病率從(cong) 1949年的十萬(wan) 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萬(wan) 分之0.046,直至2000年世衛組織宣布中國為(wei) 無脊灰狀態,顧方舟一路艱辛跋涉40餘(yu) 年。
因此,顧方舟自己常說,他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糖丸。“‘人生為(wei) 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這句話,是對顧方舟先生人生的最好寫(xie) 照。”王辰指出,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的偉(wei) 大進程中,顧方舟以一名科學家的睿智,一名中國士子的擔當,研製出了脊髓灰質炎疫苗,為(wei) 我國預防和消除脊髓灰質炎提供了最重要的科技手段和科技產(chan) 品,惠及了幾代中國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