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一國兩製”的踐行者和捍衛者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9月29日,人民大會(hui) 堂金色大廳。禮兵持槍肅立,國徽熠熠生輝。

  滿頭白發的董建華走上頒獎台,接受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頒授的“‘一國兩(liang) 製’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獎章,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向這位矢誌不渝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wei) 香港順利回歸與(yu) 平穩過渡和“一國兩(liang) 製”成功實踐做出重大曆史性貢獻的老人致敬。

7月31日,董建華在香港出席團結香港基金午餐會(hui)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7月31日,董建華在香港出席團結香港基金午餐會(hui)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這個(ge) 獎不是頒給我個(ge) 人的”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淩晨,香港政權交接儀(yi) 式在香港會(hui) 展中心新翼舉(ju) 行。董建華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站在主禮台上,迎接香港的新生。憶及那神聖的時刻,董建華仍禁不住心潮激蕩:“看著英國國旗降下來,中國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一個(ge) 60歲的中國人,盼望著,感動著。”

  香港回歸前,關(guan) 於(yu) 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人選問題成為(wei) 世人關(guan) 注的一個(ge) 焦點,因為(wei) 這將是百年來,第一位肩負治理香港重大責任的中國人,也是實踐“一國兩(liang) 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第一人。

  董建華坦言,當很多人動員他出來參選時,他考慮了很久:“我反複問自己,要不要站出來,是否有信心、有能力參選並擔任第一任行政長官?”最終,是使命感、責任感讓他決(jue) 定參選:“我董家四代在香港,對香港有感情,我希望參選可以實現自己為(wei) 香港、為(wei) 國家做點事的願望。”

  1997年7月1日淩晨,董建華在就職儀(yi) 式上說:“我們(men) 的信念如此堅定,不僅(jin) 是因為(wei) 這個(ge) 構想出自一位愛國者和政治家的睿智和遠見;不僅(jin) 是因為(wei) 這是一個(ge) 偉(wei) 大國家的莊嚴(yan) 承諾;也不僅(jin) 是由於(yu) 香港同胞秉承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勤勞和特有的適應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國兩(liang) 製’的事業(ye) ,完全掌握在我們(men) 中國人自己手裏。”

  他深知,“一國兩(liang) 製”是一項未有先例的偉(wei) 大工程,是一個(ge) 不可以失敗的事業(ye) 。所以,他隻有勉勵自己:“每天、每天,努力、努力地工作。”

  在國家隆重授予他國家榮譽稱號之際,這位82歲的老人落淚了,他說:“很感動!感謝國家給了我這樣崇高的榮譽,這個(ge) 獎不是頒給我個(ge) 人的。”在董建華看來,國家一直關(guan) 心香港發展和落實“一國兩(liang) 製”,其成功實踐更離不開廣大港人的支持。“絕大多數港人都清楚地認識到‘一國兩(liang) 製’對於(yu) 國家、對於(yu) 香港的重要意義(yi) ,並在落實過程中經常提醒自己,有了一國,才有兩(liang) 製,這也是‘一國兩(liang) 製’在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笑迎著大時代來臨(lin) ”

  記者采訪董建華時,他拿出了一張發黃的照片,是他兩(liang) 歲時父親(qin) 為(wei) 他拍的照片。下麵寫(xie) 著父親(qin) 題的一行字:笑迎著大時代來臨(lin) 。

  這張照片是父親(qin) 董浩雲(yun) 對他愛國教誨的見證:“我父親(qin) 是愛國者,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他總是對我講,你看著,中國會(hui) 越來越好。1939年,在我兩(liang) 歲的時候,在位於(yu) 上海建國西路的家門口拍了張照片,他給我題了一句話——笑迎著大時代來臨(lin) 。我不懂,然後他每年都跟我解釋,經常跟我講國家的事情,說一個(ge) 大時代要來臨(lin) 了,你長大了有機會(hui) 參與(yu) 到這個(ge) 大時代裏,要爭(zheng) 氣啊,要爭(zheng) 氣!他覺得新時代要來了,中國人很勤奮,中國一定會(hui) 好起來。”

  出生於(yu)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當日的董建華,自幼便在民族危亡之中接受愛國教育。濃厚的家國情懷讓他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擔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期間,董建華共發表過8份施政報告,這8份報告雖各有特色,但無一例外地提倡認識祖國,鼓勵以做中國人為(wei) 榮。回歸以來,香港社會(hui) 並不平靜,特別是近幾年來出現了一些觸及“一國兩(liang) 製”原則底線的事件。在這些影響香港發展的重要事件中,董建華總會(hui) 第一時間站出來堅定地發聲。

  對香港社會(hui) 出現“港獨”聲音,他不斷重申,“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如提倡香港獨立等行為(wei) ,決(jue) 不能允許。”

  在今年6月以來的香港修例風波中,董建華更一次次站出來,譴責暴力亂(luan) 港,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止暴製亂(luan) 。

  “對我們(men) 這一代人來說,愛國是天經地義(yi) 的,也是家傳(chuan) 的,”但這份情懷怎樣才能傳(chuan) 承下去,他對此傾(qing) 注極大的心血。“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影響,不是那麽(me) 容易消除。所以,年輕人的曆史傳(chuan) 統教育就非常重要。這個(ge) 過程,是需要人去做的。隻有讀過了曆史,我們(men) 才會(hui) 明白,中國最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多麽(me) 了不起!”

  “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

  董建華以他對“一國兩(liang) 製”的踐行和捍衛,贏得了香港各界、祖國內(nei) 地及國際社會(hui) 的普遍尊重和讚譽,他也因此成為(wei) “一國兩(liang) 製”實踐中,團結愛國愛港力量的一麵旗幟。

  董建華有一句名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樸素的語言強調了香港與(yu) 國家唇齒相依的關(guan) 係。

  董建華指出,中央自始至終著眼大局,確保“一國兩(liang) 製”在香港得到全麵準確的落實。從(cong) 國家層麵上看,香港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麵堅定不移地站在國家的立場;而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nei) 的事務則由港人來處理,體(ti) 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中央政府總是在香港最困難的時候站出來給予最大支持。董建華曾多次回顧2003年的“非典”疫情,那是他做行政長官最艱難的一段日子。他動情地說:“在最最困難的時候,中央政府給我們(men) 極大的支持。當時,香港的防護服等醫療必需品都沒有了。內(nei) 地也很困難,但是,中央調給了我們(men) 大量的醫療物品。沒有中央的支持,我們(men) 很難想象可以渡過難關(guan) 。事情過後,香港經濟麵臨(lin) 巨大困難,中央政府又開放了‘個(ge) 人遊’,對香港經濟給予巨大支持。沒有中央政府的力挺,我們(men) 也過不了難關(guan) 。”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2008年和2014年,董建華先後牽頭創辦了中美交流基金會(hui) 、團結香港基金,為(wei) 推動中美交流與(yu) 合作、團結香港社會(hui) 奔走不息。至今,他幾乎仍然每天到辦公室工作,始終把關(guan) 注點放在國家與(yu) 香港發展上。展望未來,82歲高齡的董建華仍壯心不已,“我是屬牛的,牛的脾氣就是這樣,認準了目標就不放棄。今後一定與(yu) 大家繼續努力,還要比以前做得更好。”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0日 10:27 來源:新華社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