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3日,一份題為(wei) 關(guan) 於(yu) 跟蹤研究外國高技術發展的建議的報告上報到中共中央,後來根據這個(ge) 報告而形成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被稱為(wei) “八六三計劃”。
這份報告,是由著名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人聯合提出的。報告針對世界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緊迫現實,向中共中央建議,麵對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中國應該不甘落後,要從(cong) 現在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資金和人力跟蹤新技術的發展進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經濟實力相當好時再說,否則就會(hui) 貽誤時機,以後永遠翻不了身。
這份報告得到了鄧小平同誌的高度重視,他親(qin) 自批示:“這個(ge) 建議十分重要”,並指示“找些專(zhuan) 家和有關(guan) 負責同誌討論,提出意見,以憑決(jue) 策。此事宜速作決(jue) 斷,不可拖延”。
經過廣泛、全麵和極為(wei) 嚴(yan) 格的科學論證,這年的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轉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這個(ge) 計劃綱要選擇了對中國未來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先進防禦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ge) 高技術領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作為(wei) 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
由於(yu) 促成這個(ge) 計劃建議的提出和鄧小平同誌的批示都發生在1986年3月,因而這個(ge) 計劃被命名為(wei) “八六三計劃”。“八六三計劃”的實施,為(wei) 中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