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盛大慶典上,今年77歲的都貴瑪在天安門觀禮台感受到了黨(dang) 和人民對她的關(guan) 懷和愛戴。
“三千孤兒(er) 進草原”是新中國載入史冊(ce) 的人間大愛傳(chuan) 奇,都貴瑪是譜寫(xie) 這段佳話的草原母親(qin) 代表。
都貴瑪1942年出生於(yu) 烏(wu) 蘭(lan) 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一個(ge) 普通牧民家庭。遼闊的草原和蒙古民族的豪放胸襟,鑄就了她勇敢、堅忍、勤勞、純樸的品格,她從(cong) 小就和大人一起放牧、擠奶、打草,茫茫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伴隨著她成長。幾經磨煉,她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勞動能手。
1961年,由於(yu) 物資匱乏、食品奇缺,3000多名在上海福利院的孤兒(er) 遇到困難。在周恩來總理和烏(wu) 蘭(lan) 夫同誌的安排下,他們(men) 被送到內(nei) 蒙古大草原。年僅(jin) 19歲的都貴瑪衝(chong) 破世俗偏見,勇敢地承擔起照顧28名孤兒(er) 的任務。麵對一群咿呀學語的孩子,這個(ge) 未婚姑娘從(cong) 喂飯、把尿做起,憑借堅強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溫暖了每一個(ge) 幼小的心靈。有孩子生病了,她深夜獨自騎馬冒著凜冽的寒風和被草原餓狼圍堵的危險,奔波幾十裏去找醫生……所有了解她的人都被這份超越血緣、超越民族的母愛感動了。博大的母愛給予了都貴瑪勇氣和力量,在她的精心嗬護下,28個(ge) 孩子在艱難的歲月裏全部活了下來。
冬去春來,上海孤兒(er) 們(men) 一天天長大,又一個(ge) 個(ge) 被牧民領養(yang) 走,都貴瑪一次次經曆著骨肉分離般的痛苦。她是多麽(me) 舍不得這些孩子啊!直到今天,這些工作在各個(ge) 崗位上的兒(er) 女們(men) 仍然對都貴瑪老媽媽有著說不出的依戀,有心裏話都願意和老人說,生活中不論遭受多麽(me) 大的不幸,隻要在老人身邊待上一段時間,總會(hui) 得到莫大的寬慰,而老人也在心底不停地祝福兒(er) 女們(men) 。
都貴瑪老人說:“我那會(hui) 兒(er) 19歲,自己還是個(ge) 孩子,要給這些孩子們(men) 端屎端尿,白天看孩子,晚上守夜。沒日沒夜地工作為(wei) 的是讓孩子們(men) 健康成長。有一個(ge) 孤兒(er) ,每天晚上都要在我被窩裏睡覺。我剛開始還不習(xi) 慣,但後來就習(xi) 慣了。我看那個(ge) 孩子很可憐,每天晚上找媽媽,那個(ge) 孩子那會(hui) 兒(er) 隻有兩(liang) 歲。”
陪同都貴瑪老人來北京的是她的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一個(ge) 是親(qin) 生的女兒(er) 旭日,一個(ge) 是她的養(yang) 女寶德。寶德是3000多名孤兒(er) 中的一位,現在是四子王旗紅格爾蘇木的牧民。寶德說:“我是幸運兒(er) ,遇到了像母親(qin) 都貴瑪這樣善良的牧民。現在我已經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女性,地方上給我分了上千畝(mu) 草場讓我衣食無憂。更幸運的是,我見證了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每次神舟飛船返回都降落在家門口,每一次牧民們(men) 都會(hui) 無條件支持。”
親(qin) 生女兒(er) 旭日說,媽媽和她在一起生活,政府給她們(men) 在旗政府所在地烏(wu) 蘭(lan) 花鎮分配了一套60平方米的樓房。平時,老人養(yang) 育的孩子都會(hui) 來看望老人,社會(hui) 各界也常常來慰問送溫暖。
受到國家表彰,都貴瑪激動不已:“黨(dang) 和國家把國家的孩子交給我。我作為(wei) 這個(ge) 國家的主人翁之一、公民之一,有義(yi) 務撫養(yang) 這些孩子。我1974年開始學習(xi) 婦產(chan) 醫學技術。我做婦產(chan) 接生工作一直做到20世紀90年代,沒有出現過事故。”
說起現在的生活,都貴瑪感慨萬(wan) 千。老人說,時代在進步,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也方便了,“我經常和我的孩子們(men) 打電話,什麽(me) 時候想和哪個(ge) 孩子聊,就可以撥通手機。這是國家社會(hui) 發展的紅利。我不僅(jin) 可以和我的28個(ge) 孩子聊,還可以和他們(men) 的孩子們(men) 聊。我很高興(xing) 。草原這幾年發展得很好,黨(dang) 和政府尤其關(guan) 注民生,為(wei) 老百姓排憂解難。我們(men) 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了,黨(dang) 和政府給我頒發榮譽獎章,我衷心地高興(xing) 。這是我一輩子難得的榮譽。內(nei) 蒙古的母親(qin) 們(men) 撫養(yang) 了國家的孩子,這是各民族心相連、共患難的一段曆史,應該銘記。”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