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千秋 資料圖片
在四川德陽市龍井公墓,有一座墓碑,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為(wei) 救學生而犧牲的譚千秋長眠於(yu) 此。照片上,他麵帶微笑,仿佛從(cong) 未遠去。
11年前的那個(ge) 下午,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dong) 汽中學教師譚千秋正在給同學們(men) 上課,突然間課桌椅開始抖動,緊接著整間教室都劇烈搖晃起來。譚千秋意識到“地震了”,他立即緊急疏散學生,衝(chong) 他們(men) 喊道:“快跑!”
東(dong) 汽中學距離汶川地震震中僅(jin) 30多公裏,地震來臨(lin) 的幾秒鍾內(nei) ,教學樓就在搖晃中開始坍塌。很多同學來不及跑出教室,磚石就開始掉落。譚千秋下意識地把離他最近的4名學生拉了過來,把他們(men) 藏在桌子底下,而他自己卻趴在桌子上,用血肉之軀保護他們(men) 。
地震後,東(dong) 汽中學成為(wei) 一片廢墟。第二天晚上,搜救人員搬開壓在譚千秋身上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人都被震撼了:他像雄鷹一樣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桌上,桌子下麵蜷伏著4名學生,他們(men) 都幸存下來了。譚千秋用生命詮釋了“師者之魂”。
1957年出生於(yu) 湖南衡陽的譚千秋,深信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xi) 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wei) “勤學楷模”教育孩子。1978年3月,譚千秋以優(you) 異成績考入湖南大學政治專(zhuan) 業(ye) 學習(xi) ;1982年大學畢業(ye) 後,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當學校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卻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譚千秋畢業(ye) 後,被分配到了四川綿竹東(dong) 方汽輪機廠工作,先後在東(dong) 方汽輪機廠的職工大學和東(dong) 汽中學任教。在那裏,他一紮根就是26年。
他常對學生說:“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hui) 責任感。”在地震中,他毫不猶豫,用生命踐行了對學生的教誨。
譚千秋的女兒(er) 譚君子當時正在北京大學上學。得知消息後,她第一時間趕回家,卻隻見到了父親(qin) 的遺體(ti) 。後來她說:“我雖然很舍不得父親(qin) ,但我更為(wei) 他感到驕傲!”
如今,一座由湖南援建、以譚千秋名字命名的中學在地震災區德陽旌陽區拔地而起,校園裏的譚千秋雕塑令人肅然起敬。譚千秋走了,但“千秋精神”卻仍在繼續傳(chuan) 承。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