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wei) 工作照 資料圖片
首次實現五光子糾纏和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chuan) 輸;首次實現16公裏自由空間量子態隱形傳(chuan) 輸;首次實驗實現了八光子薛定諤貓態;利用八光子糾纏,首次實驗實現了拓撲量子糾錯;首次實驗實現了百公裏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chuan) 態和糾纏分發;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chuan) 態,被英國物理學會(hui) 評為(wei) “2015年度十大物理學突破”;2016年成功發射升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被寫(xie) 入十九大報告;2017年9月,中國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也是世界首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
這一係列令世界矚目的“首次”背後,都能看到一個(ge) 人的身影,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項目和中國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京滬幹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wei) 。
1996年,潘建偉(wei) ,這個(ge) 從(cong) 浙江東(dong) 陽走出的農(nong) 家子弟,在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學士和碩士學位後,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cong) 量子力學世界級大師塞林格。也正是在這裏,潘建偉(wei) 許下了“在中國建一個(ge) 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學實驗室”的願望,而這之後的每一步,都讓他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一步。
2001年,潘建偉(wei) 回到中國科大,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等主管部門的經費支持下,開始籌建實驗室,組建研究團隊。2011年,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式立項,2013年“京滬幹線”立項。量子保密通信在中國如火如荼發展。“我們(men) 的科研團隊已經是國際牽頭的第一方陣。”潘建偉(wei) 底氣十足地說。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潘建偉(wei) 團隊的科研能力與(yu) 實力也在快速提升,從(cong) 最初實現多個(ge) 光量子糾纏,到2016年8月16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隨後,“墨子號”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裏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地星量子隱形傳(chuan) 態三大科學目標,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躋身國際領先地位。潘建偉(wei) 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已經代表中國實現了由“跟跑”向“並跑”和“領跑”的跨越。
與(yu) 此同時,潘建偉(wei) 還時刻把人才培養(yang) 放在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潘建偉(wei) 團隊已經累計培養(yang) 了140多名博士,進一步壯大了中國的量子科學研究的後備力量。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京滬幹線”正在為(wei) 探索量子通信幹線業(ye) 務運營模式進行技術驗證,已在金融、電力等領域初步開展了應用示範並為(wei) 量子通信的標準製定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9年1月,美國科學促進會(hui) 宣布,潘建偉(wei) 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lan) 獎。這是克利夫蘭(lan) 獎設立90餘(yu) 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榮譽。
不久前,潘建偉(wei) 團隊與(yu) 國內(nei) 外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觀察到量子點單光子和太陽光之間的雙光子幹涉、量子糾纏以及非定域性。這被業(ye) 界稱作“裏程碑式的實驗”,第一次探索了來自星光的量子現象。“不久的將來,技術驗證和安全攻防檢測逐步完成,並形成量子保密通信標準之後,量子保密通信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應該會(hui) 很快,全球量子通信時代也將到來。”潘建偉(wei) 預測。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