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ti) 從(cong) 曆史和現實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liang) 製”的科學偉(wei) 大構想,從(cong) 而為(wei)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大業(ye) 開辟了道路。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發表《告台灣同胞書(shu) 》,鄭重宣布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政府以和平方式解決(jue) 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的方針。此後,黨(dang) 中央和鄧小平同誌對解決(jue) 台灣問題的方式又作了進一步思考。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長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提出了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會(hui) 見美國華人協會(hui) 主席李耀滋時,首次用“一國兩(liang) 製”的概念對此加以確認。他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的名義(yi) 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一個(ge) 國家兩(liang) 種製度。”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進一步為(wei) 解決(jue) 台灣問題提出了六條方針。
概括起來,“一國兩(liang) 製”,就是在一個(ge) 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ti) 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香港、澳門和台灣保持原有資本主義(yi) 製度長期不變。以這種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構想,既體(ti) 現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台灣、香港和澳門的曆史和現實,體(ti) 現了高度的靈活性。
按照“一國兩(liang) 製”方針,我國先後於(yu) 1984年和1987年同英國政府和葡萄牙政府簽署了聯合聲明,正式宣布中國政府將於(yu) 1997年和1999年對香港和澳門恢複行使主權。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解決(jue) ,進一步推動了海峽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進展。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