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

(2019年9月18日)

習(xi) 近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我一直很關(guan) 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2014年3月,我到蘭(lan) 考縣調研指導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zhuan) 程前往東(dong) 壩頭鄉(xiang) 張莊村考察,那裏也是焦裕祿同誌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並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上個(ge) 月,我在甘肅考察期間專(zhuan) 門調研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這次來又考察了黃河河南段防洪等相關(guan) 工作。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有關(guan) 部門也根據我的要求進行了認真研究。下麵,我講幾點意見。

一、保護黃河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千秋大計

  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河發源於(yu) 青藏高原,流經9個(ge) 省區,全長5464公裏,是我國僅(jin) 次於(yu) 長江的第二大河。黃河流域省份2018年底總人口4.2億(yi) ,占全國30.3%;地區生產(chan) 總值23.9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26.5%。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上古時期,炎黃二帝的傳(chuan) 說就產(chan) 生於(yu) 此。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guan) 中文化、齊魯文化等,分布有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誕生了“四大發明”和《詩經》、《老子》、《史記》等經典著作。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多個(ge) 國家公園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五大沙漠沙地,沿河兩(liang) 岸分布有東(dong) 平湖和烏(wu) 梁素海等湖泊、濕地,河口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黃河流域自然景觀壯麗(li) 秀美,沙漠浩瀚,草原廣布,峽穀險峻,壺口瀑布更是氣勢恢宏。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是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糧食和肉類產(chan) 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黃河流域又被稱為(wei) “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feng) 富,煤炭儲(chu) 量占全國一半以上,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ye) 基地。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河南考察。這是17日下午,習(xi) 近平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眺望黃河鄭州段。

  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黃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區,主要有漢、回、藏、蒙古、東(dong) 鄉(xiang) 、土、撒拉、保安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10%左右。由於(yu) 曆史、自然條件等原因,黃河流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對滯後,特別是上中遊地區和下遊灘區,是我國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jue) 好流域人民群眾(zhong) 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hui) 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yi) 。

  長期以來,由於(yu) 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水害嚴(yan) 重,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曆史上,黃河三年兩(liang) 決(jue) 口、百年一改道。據統計,從(cong) 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遊共決(jue) 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達天津,南抵江淮。1855年,黃河在蘭(lan) 考縣東(dong) 壩頭附近決(jue) 口,奪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現行河道。封建社會(hui) 戰爭(zheng) 和軍(jun) 閥混戰時期,更是人為(wei) 導致黃河決(jue) 口12次。1938年6月,國民黨(dang) 軍(jun) 隊難以抵抗日軍(jun) 機械化部隊西進,蔣介石下令扒決(jue) 鄭州北側(ce) 花園口大堤,導致44個(ge) 縣市受淹,受災人口1250萬(wan) ,5400平方公裏黃泛區饑荒連年,當時災區的悲慘狀況可以用“百裏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來形容。

  “黃河寧,天下平。”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曆史也是一部治國史。自古以來,從(cong) 大禹治水到潘季馴“束水攻沙”,從(cong) 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務、漕運”刻在宮廷的柱子上,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zheng) 。但是,長期以來,受生產(chan) 力水平和社會(hui) 製度的製約,再加上人為(wei) 破壞,黃河屢治屢決(jue) 的局麵始終沒有根本改觀,黃河沿岸人民的美好願望一直難以實現。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wei) 重視,把它作為(wei) 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沿黃軍(jun) 民和黃河建設者開展了大規模的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著眼於(yu) 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減災體(ti) 係基本建成,保障了伏秋大汛歲歲安瀾,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龍羊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發揮作用,河道萎縮態勢初步遏製,黃河含沙量近20年累計下降超過8成。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流域用水增長過快局麵得到有效控製,入渤海水量年均增加約10%,通過引調水工程為(wei) 華北地區提供了水源,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三江源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加快實施,上遊水源涵養(yang) 能力穩定提升。中遊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庫布齊沙漠植被覆蓋率達到53%。下遊河口濕地麵積逐年回升,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鄭州、西安、濟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2014年以來沿黃河9省區1547萬(wan) 人擺脫貧困,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加快推進,百姓生活得到顯著改善。

  同時,我們(men) 也要清醒看到,黃河一直體(ti) 弱多病,水患頻繁,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觀製約,也有後天失養(yang) 的人為(wei) 因素。可以說,這些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

  一是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後續動力不足,水沙調控體(ti) 係的整體(ti) 合力無法充分發揮。下遊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預見期短、威脅大;“地上懸河”形勢嚴(yan) 峻,下遊地上懸河長達800公裏,上遊寧蒙河段淤積形成新懸河,現狀河床平均高出背河地麵4米至6米,其中新鄉(xiang) 市河段高於(yu) 地麵20米;299公裏遊蕩性河段河勢未完全控製,危及大堤安全。下遊灘區既是黃河滯洪沉沙的場所,也是190萬(wan) 群眾(zhong) 賴以生存的家園,防洪運用和經濟發展矛盾長期存在。河南、山東(dong) 居民遷建規劃實施後,仍有近百萬(wan) 人生活在洪水威脅中。

  二是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黃河上遊局部地區生態係統退化、水源涵養(yang) 功能降低;中遊水土流失嚴(yan) 重,汾河等支流汙染問題突出;下遊生態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濕地萎縮。黃河流域的工業(ye) 、城鎮生活和農(nong) 業(ye) 麵源三方麵汙染,加之尾礦庫汙染,使得2018年黃河137個(ge) 水質斷麵中,劣V類水占比達12.4%,明顯高於(yu) 全國6.7%的平均水平。

  三是水資源保障形勢嚴(yan) 峻。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jin) 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利用較為(wei) 粗放,農(nong) 業(ye) 用水效率不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生態警戒線。“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曾何等壯觀,如今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保持黃河不斷流。

  四是發展質量有待提高。黃河上中遊7省區是發展不充分的地區,同東(dong) 部地區及長江流域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滯後,內(nei) 生動力不足,源頭的青海玉樹州與(yu) 入海口的山東(dong) 東(dong) 營市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相差超過10倍。對外開放程度低,9省區貨物進出口總額僅(jin) 占全國的12.3%。全國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5個(ge) 涉及黃河流域。

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我曾經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活、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第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黃河生態係統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要充分考慮上中下遊的差異。上遊要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遊水源涵養(yang) 區等為(wei) 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水土保持不是簡單挖幾個(ge) 坑種幾棵樹,黃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種樹,種什麽(me) 樹合適,要搞清楚再幹。有條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設旱作梯田、淤地壩等,有的地方則要以自然恢複為(wei) 主,減少人為(wei) 幹擾,逐步改善局部小氣候。對汾河等汙染嚴(yan) 重的支流,則要下大氣力推進治理。下遊的黃河三角洲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係統,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係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21日上午,習(xi) 近平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家,同李應川一家拉家常。

  第二,保障黃河長治久安。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guan) 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症結所在。盡管黃河多年沒出大的問題,但黃河水害隱患還像一把利劍懸在頭上,絲(si) 毫不能放鬆警惕。要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guan) 係調節這個(ge) “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調控機製,解決(jue) 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減緩黃河下遊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第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水資源量就這麽(me) 多,搞生態建設要用水,發展經濟、吃飯過日子也離不開水,不能把水當作無限供給的資源。“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把水資源作為(wei) 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chan) 業(ye) 發展,堅決(jue) 抑製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chan) 業(ye) 和技術,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實施全社會(hui) 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2019年8月20日傍晚,正在甘肅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來到中農(nong) 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一場,實地察看馬場經營發展情況,了解祁連山生態修複工作。

  第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8月26日,我在中央財經委第5次會(hui) 議上強調,要支持各地區發揮比較優(you) 勢,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係統。沿黃河各地區要從(cong) 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就不宜發展產(chan) 業(ye) 經濟,主要是保護生態,涵養(yang) 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chan) 品。河套灌區、汾渭平原等糧食主產(chan) 區要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把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提上去,為(wei)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區域中心城市等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貧困地區要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積極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第五,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四、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尊重規律,摒棄征服水、征服自然的衝(chong) 動思想。“禹之決(jue) 瀆也,因水以為(wei) 師。”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於(yu) 尊重規律。要在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you) 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不能犯急躁病、大幹快上,特別是不能搞各種各樣的開發區。

  第一,抓緊開展頂層設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國家發改委要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組織編製規劃綱要,按程序報黨(dang) 中央批準後實施。黨(dang) 中央成立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協調推進相關(guan) 重點工作。

  第二,加強重大問題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對一些重大問題,在規劃綱要編製過程中要深入研究、科學論證。

  第三,著力創新體(ti) 製機製。要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工作機製。中央層麵主要負責製定全流域重大規劃政策,協調解決(jue) 跨區域重大問題,有關(guan) 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省級層麵要履行好主體(ti) 責任,加強組織動員和推進實施。市縣層麵按照部署逐項落實到位。要完善流域管理體(ti) 係,完善跨區域管理協調機製,完善河長製湖長製組織體(ti) 係,加強流域內(nei) 水生態環境保護修複聯合防治、聯合執法。

  同誌們(men)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曆史擔當,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幹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讓黃河造福人民。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時強調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15日 15:28 來源:求是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