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過上百次戰鬥,10次負傷(shang) ,失去了手腳和左眼;他曾任山東(dong) 省沂源縣西裏鎮張家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領群眾(zhong) 改變了家鄉(xiang) 貧窮麵貌;他用殘肢抱筆,創作了兩(liang) 部自傳(chuan) 體(ti) 長篇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er) 無悔》。他就是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朱彥夫。
“朱老,今年咱村的桃子長得好、賣得好,多虧(kui) 您當年為(wei) 群眾(zhong) 鋪下了致富路。”前不久,86歲高齡的朱彥夫接到了張家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文合的電話,非常高興(xing) 。雖然他早就不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了,但一直都關(guan) 注著村裏的發展。
張家泉村是朱彥夫的出生地。1947年,14歲的他離開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在戰鬥中英勇無畏,屢次立功。1950年,朱彥夫加入誌願軍(jun) ,赴朝作戰,身負重傷(shang) ,在昏迷93天後奇跡般地醒了過來,但卻失去了手腳和左眼。朱彥夫也曾絕望過,想過放棄。但醫生的鼓勵和社會(hui) 的關(guan) 愛,讓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朱彥夫在休養(yang) 院裏受到了專(zhuan) 人的護理照顧,可他覺得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jun) 人”“要做一些更有意義(yi) 的事情”。1956年,朱彥夫毅然回到故鄉(xiang) 張家泉村。回家後,他開始練習(xi) 自己吃飯、喝水、上廁所,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慢慢實現了生活基本自理,也能熟練地裝卸假肢,他終於(yu) 又重新站了起來。
1957年,朱彥夫被推選為(wei) 張家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當年,位於(yu) 沂蒙山腹地的張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窮村,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當支書(shu) ,就得想法子讓群眾(zhong) 過上好日子。”朱彥夫拄著拐,拖著10多斤重的假肢,到田間地頭查看生產(chan) ,逐門逐戶察訪民情。他慢慢拿定了主意:治山、治水、造田。一個(ge) 個(ge) 山裏人想都沒想過的大工程,在張家泉村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
朱彥夫帶領村民開進荒地“趕牛溝”,他天天泡在工地上,用兩(liang) 隻殘臂夾著鐵鍬,一點一點培土。“有一天,他實在太累了,摔倒在地,假肢連接處血肉模糊。我趕緊把他背起來,想送他回家。他在我背上大吼‘大家都在幹,我能回去嗎?’”和朱彥夫搭檔24年的副大隊長張茂興(xing) 說起此事仍難掩激動。一個(ge) 冬天幹下來,荒廢的山溝最終變成了40多畝(mu) 良田,當年就產(chan) 糧5萬(wan) 多斤。荒地“舍地溝”“臘條溝”也在大家的辛勤勞動中變成了70多畝(mu) 良田,不僅(jin) 解決(jue) 了當時的吃飯問題,到現在仍在給村民們(men) 帶來經濟效益。
在解決(jue) 村裏“口糧”問題的同時,朱彥夫意識到,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還必須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於(yu) 是朱彥夫拿出自己的撫恤金買(mai) 書(shu) ,建起了全村第一個(ge) 圖書(shu) 室。隨後,朱彥夫又張羅辦起了張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兩(liang) 年多的時間裏,100多名學生從(cong) 夜校走出,成為(wei) 張家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現在村裏上了年紀的人,凡是識字的,都是在夜校裏學出來的。
1960年開始,朱彥夫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翻山越嶺打了9口水井,並在村裏打了3口用於(yu) 灌溉的大眼井,修建了1500米長的水渠,徹底解決(jue) 了村民用水匱乏和無水澆田的問題。朱彥夫在妻子的照顧下,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等有關(guan) 單位聯係材料,終於(yu) 讓張家泉村在1978年結束了點油燈的曆史。朱彥夫還成立村林業(ye) 隊,建起40畝(mu) 蘋果園、10萬(wan) 株的花椒園、兩(liang) 萬(wan) 株的桑樹園。如今的張家泉村“山上鬆樹戴帽、山下林果纏腰”,原來貧窮的小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模範村。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朱彥夫主動辭去幹了25年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為(wei) 了完成當年指導員臨(lin) 終前的囑托“隻要你能活著回去,就要想辦法把我們(men) 的英雄壯舉(ju) 記錄成文”,朱彥夫開始了艱難的寫(xie) 作。殘疾的身體(ti) 讓他吃盡了苦頭:他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方法交替使用,每天隻能寫(xie) 幾百個(ge) 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紙上。1996年,朱彥夫33萬(wan) 字的自傳(chuan) 體(ti) 小說《極限人生》出版發行,在社會(hui) 上引起熱烈反響。1999年,他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chuan) 體(ti) 小說《男兒(er) 無悔》。“讀者能從(cong) 中感悟到先烈的不屈、殘疾軍(jun) 人的自強、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凜然正氣,我就不會(hui) 因空耗時光而羞愧了。”朱彥夫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