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yi) 草王壩村(現播州區團結村),一個(ge) 被層巒疊嶂的大山遮得嚴(yan) 實的村莊,缺水是草王壩的窮根。千百年來,這裏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
村裏有一位老人叫黃大發,他不甘心、不信命,偏和大山較勁,他用36年的時間幹了一件事——修水渠。
黃大發,1935年出生於(yu) 草王壩村,23歲光榮入黨(dang) ,這一年,他被全村推選為(wei) 大隊長。意氣風發的黃大發撂下了“狠話”:修水渠。於(yu) 是,在黔北的莽莽深山裏,黃大發帶領草王壩村民修渠,這是一條遵義(yi) 的“紅旗渠”。
可現實無比殘酷。他們(men) 不懂技術,測量僅(jin) 靠豎起竹竿,兩(liang) 邊人用眼睛瞄;缺少水泥,溝壁上直接糊上黃泥巴作數;沒有導洪溝,溝渠不蓋板,洪水一來,脆弱的溝渠被衝(chong) 得稀巴爛……
壯誌未酬誓不休。為(wei) 此,黃大發四處求教,自學水利技術。一聽說哪裏有在建的水庫溝渠工程,就立刻背著幹糧匆匆上路,前去“取經”。
1992年的春天,黃大發帶領村民一頭紮進深山開工鑿渠。日複一日不停歇,黃大發每天帶著200多人的隊伍進山,施工隊在前麵鑿壁打槽,村民們(men) 在後麵挑土砌堡。
苦心人,終不負。1995年,這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ge) 村10餘(yu) 個(ge) 村民組,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溝邊,人山人海,鞭炮聲、鼓掌聲,不絕於(yu) 耳,殺豬擺席、搭台慶功,好不熱鬧!這是草王壩村民們(men) 最高興(xing) 的一天,千百餘(yu) 年的夢終於(yu) 實現了!大夥(huo) 簇擁著黃大發上台講話,站在台上的他沉默良久,欲言又止,一個(ge) 字都說不出口,眼淚順著黝黑、皺褶的臉龐直往下流。
“不怕山高石頭多,苦幹就能把貧脫,打岩引水造梯田,窮村變成金銀窩。”如今的草王壩,村民的荷包漸漸鼓了起來,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