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一批大飛機設計師相聚到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他們(men) 共同豎起了一座馬鳳山半身雕像,以此紀念這位新中國第一代大中型飛機總設計師和技術開拓者,重溫並宣誓中國大飛機人血脈相傳(chuan) 的執著與(yu) 忠誠。
馬鳳山,新中國航空史上一個(ge) 舉(ju) 足輕重的名字。他帶領隊伍堅定探索“自主設計中國人自己的大飛機”道路,形成了我國最早的大型客機技術體(ti) 係,成為(wei) 新時期大飛機研製的寶貴財富。有人形容,馬鳳山用畢生心血,為(wei) “關(guan) 山萬(wan) 千重”的中國大飛機事業(ye) 跑出了至為(wei) 艱難的第一棒。
1952年9月,就讀上海交大航空工程係的馬鳳山提前畢業(ye) 投身航空工業(ye) 。他30歲時即出任轟—6飛機主管設計師。1967年,他參加了轟—6飛機投放原子彈、氫彈專(zhuan) 題研究和實驗,確定了飛機可以攜帶並投放氫彈的最大噸位,為(wei) “兩(liang) 彈一星”事業(ye) 作出了貢獻。1968年,他被任命為(wei) 新中國第一款中型運輸機運—8飛機的技術總負責人。1970年7月,他又開始全麵領導新中國第一型大型客機運—10的設計,十年攻關(guan) ,帶領團隊實現了中國大型客機的集群性、體(ti) 係性關(guan) 鍵技術突破。
航空報國的使命感驅使馬鳳山始終堅持先行探索、自主創新。從(cong) 上世紀60年代起,他就提出“我們(men) 不但要搞改型,將來還要搞新機”。上世紀80年代,他組織編製了我國第一部飛機適航規章,填補了新中國民航和民機的重大空白,為(wei) 新時期的民用飛機以及民航事業(ye) 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石。
1990年4月,馬鳳山病逝於(yu) 上海。馬鳳山在他一生魂牽夢係的中國大飛機事業(ye) 上留下卓越的功勳和業(ye) 績,激勵新一代大飛機人繼續發揚大飛機創業(ye) 精神,為(wei) 走好新時代大飛機事業(ye) 長征路貢獻力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