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南方航空一架新加坡飛往廣州的航班上,一名9歲男孩突發過敏症狀,全身紅腫,正當男童家人和空乘人員萬(wan) 分焦急時,一個(ge) 熟悉身影出現,讓大家懸著的心都落了地,他就是鍾南山。在替男孩仔細檢查並確認沒有危險後,鍾南山才放心離開。雖然已是成就等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但他卻沒有一刻忘記過自己的醫者本心。
在投身呼吸係統疾病臨(lin) 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的50年當中,鍾南山作為(wei) 帶頭人之一推動著中國呼吸病學發展不斷邁向國際前沿。鍾南山曾說,科學隻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書(shu) 本上沒有的,隻能在實踐中摸索。
2003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來,他不顧生命危險應對災難,夜以繼日地工作。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況下,他以客觀事實和臨(lin) 床經驗為(wei) 依據,最終證實非典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最終使廣東(dong) 成為(wei) 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作為(wei)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ti) 係建設的重要推動者,鍾南山多年來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ti) 係建設,積極倡導與(yu) 國際衛生組織合作,帶領團隊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呼吸道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控體(ti) 係,為(wei) 推動我國建立公共衛生防治體(ti) 係、提高重大疫情偵(zhen) 察監測能力和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呼吸係統疾病是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ti) 係需要應對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ti) 係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全國建立了廣泛的監測體(ti) 係。”鍾南山說,“現在人活得很長,80歲還能幹很多事。”在鍾南山院士的人生字典裏,從(cong) 來沒有“停步”二字。這位自詡“80後”的院士,時至今日仍是幾十年如一日,每周堅持出門診看病人、查房,會(hui) 診、科研、帶研究生,樣樣不落。他還希望再奮鬥20年,建設亞(ya) 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對疑難病症的科研、培訓、治療,打造一個(ge) 產(chan) 學研中心。
“我們(men) 的目標不是培養(yang) 英語流利卻去國外實驗室做高級打工仔的人,而是創新型的中國醫學實用人才。”如何為(wei) 祖國培養(yang) 儲(chu) 備更多創新人才,是年過八旬的鍾南山正在思考的新課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