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葉連平:留守兒童的“擺渡人”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葉連平 新華社發

  葉連平最近有些“小情緒”,他抱怨說:“這段時間活動多了,耽誤我給孩子上課。”葉連平說的“活動”,是指今年9月,他先後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和“新中國最美奮鬥者”稱號。他認為(wei) ,兩(liang) 次赴京領獎,撂下了不少課。他不能讓那些留守兒(er) 童等他,隻有和孩子在一起,他才踏實心安。

  “我92歲了,必須和時間賽跑,才能多教些孩子。”這是葉連平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正因為(wei) 這樣的初心,年過九旬的葉連平才以奔跑者的姿態出現在烏(wu) 江邊上,成為(wei) 鄉(xiang) 村留守兒(er) 童的“擺渡人”。

  1928年出生於(yu) 山東(dong) 青島的葉連平前半生顛沛流離,因為(wei) 父親(qin) 在南京美國大使館做勤雜工,他得以在那裏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也因此,他在那個(ge) 特殊的年代被懷疑為(wei) “美蔣特務”,被強令離開南京,輾轉流落到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的卜陳鎮。“這裏的農(nong) 民收留了我,到任何時候,我都忘不了這份情誼。”

  1978年,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葉連平成了和縣卜陳中學的一名老師,這距他1955年從(cong) 南京的夜校被“掃地出門”過去了整整23年。“我年富力強的23年浪費了,我得玩命找補回來。”

  退休後,他心依然牽掛著學生,他發現,農(nong) 村的孩子因為(wei) 學不好英語,往往產(chan) 生厭學情緒。2000年,葉連平在自己家裏開設英語課堂,義(yi) 務給留守兒(er) 童補習(xi) 英語。從(cong) 那以後,那間30平方米的舊屋子,每天一放學,就擠滿了孩子。

  葉連平每個(ge) 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但為(wei) 了村裏的留守兒(er) 童,葉連平先後花光了自己的30萬(wan) 元積蓄。葉連平無兒(er) 無女,和老伴過著清貧的生活,至今還住在30多年前的平房裏。然而就在這所不大的老房子裏,在葉連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沒有間斷。有的學生離家比較遠,每天來回上下學不方便,葉連平就讓這些孩子住在家裏,免費包吃包住。

  楊鴻雁是葉連平早期資助過的學生。初中三年,她一直在葉連平家居住,直到高中住校。後來,楊鴻雁考上了大學。因為(wei) 父母在外打工,開學那天,是葉連平把她送到大學報到。送完楊鴻雁,因為(wei) 沒有趕上回去的車,又舍不得花錢住宿,葉連平在大橋洞下貓了一夜。

  葉連平把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孩子們(men) 身上,對自己卻非常苛刻。一件60年前的棉襖,已經打了多處補丁,他至今還在穿。

  “我希望呼出的最後一口氣,是在講台上。”這是葉連平自我鼓勵的話,也是一個(ge) 老黨(dang) 員對留守兒(er) 童作出的承諾。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04日 13:22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