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燮 新華社發
“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這是詩人賀敬之對革命熱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高度概括,位於(yu) 延邊州的汪清縣更是素有“延邊井岡(gang) 山”之稱。
如今的汪清已經形成了“汪清至東(dong) 滿特委密營”等4條紅色旅遊線路,童長榮烈士陵園、複興(xing) 地區侵華日軍(jun) 罪證館、汪清百年革命曆史紀念館等“一園五館一居一跡地”更是這裏寶貴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資源。說起這些,當地人總會(hui) 首先想起金春燮,並為(wei) 這位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崗的老人點讚!
2005年4月,金春燮從(cong) 汪清縣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的崗位退休,做起縣關(guan) 工委主任工作。“關(guan) 工委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對孩子們(men) 進行愛國主義(yi) 教育。在這個(ge) 過程中,我發現盡管汪清的抗聯事跡豐(feng) 富,可孩子們(men) 卻很少知道。”金春燮感歎,“汪清是中共東(dong) 滿特委所在地,發生過105場抗日戰鬥,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聯遺址177處,600多名抗日將士長眠於(yu) 此!”
有著46年黨(dang) 齡的老黨(dang) 員金春燮給自己立了份“軍(jun) 令狀”——為(wei) 在汪清犧牲的抗戰英烈立碑。為(wei) 了募集資金,金春燮一個(ge) 個(ge) 單位、一家家企業(ye) 去籌集;付不起設計費,他就跑到縣設計院,學習(xi) 繪製圖紙;為(wei) 節省交通費,他常常搭過路車去辦事,有一回還在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裏坐上了鏟車的鏟鬥。可金春燮卻越幹越有勁兒(er) ,在他心裏,建設一座烈士紀念碑,就多一處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就多一根精神支柱。
2010年8月,金春燮協調投資30餘(yu) 萬(wan) 元的童長榮烈士陵園工程開工。金春燮帶領縣關(guan) 工委的同誌們(men) 擔負起策劃、設計和施工的所有工作。陵園建成後,他還經常擔任講解員,他的講解總令人眼角濕潤。
2019年6月,僅(jin) 半個(ge) 月的時間,汪清縣關(guan) 工委就接待了來自黑龍江省東(dong) 寧市的600多名中學生,到童長榮烈士陵園接受愛國主義(yi) 教育。他說:“紀念碑不是凝固的水泥,它是有靈魂、有生命的,它凝聚的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偉(wei) 大追求。”
10餘(yu) 年間,金春燮帶領汪清縣關(guan) 工委克服種種困難,先後修複建設了105座抗戰英烈和重大曆史事件遺址、遺跡地和紀念碑,編撰了《民族英雄童長榮》等23本傳(chuan) 承紅色精神的著作,100多萬(wan) 字的愛國主義(yi) 教育鄉(xiang) 土教材,策劃拍攝了《抗日名將樸吉鬆》等6部抗戰題材的專(zhuan) 題片。
為(wei) 適應時代發展需要,2012年初,金春燮還策劃建立了全國首家縣級關(guan) 工委紅色網站“汪清英烈網”,自己學會(hui) 了維護和更新。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抗戰精神,在金春燮的倡議下,全縣42所中小學分別在漢族學校裏成立了以朝鮮族英烈命名的英烈中隊(班),在朝鮮族學校裏成立了以漢族英烈命名的英烈中隊(班)。汪清縣關(guan) 工委每年都會(hui) 以英列中隊(班)為(wei) 載體(ti) ,開展座談會(hui) 、征文、扶困助學等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yi) 教育活動,為(wei) 約2000名特困生解了燃眉之急。
金春燮說:“我雖然老了,但宣傳(chuan) 英烈革命精神的思想不能老。”2018年,金春燮帶領汪清縣關(guan) 工委,在小汪清抗日遊擊根據地遺址內(nei) 建設了“東(dong) 滿抗戰曆史長廊”。2019年,又先後樹立了《民族魂》碑、《中共東(dong) 滿特委密營》名稱碑和《東(dong) 滿三大書(shu) 記全身漢白玉群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全國“時代楷模”金春燮又被評為(wei) “最美奮鬥者”。汪清縣關(guan) 工委副主任任克學說:“金主任被英烈精神感動,也用自己的故事和精神感動著別人、帶動著別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