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李桓英:耄耋之年仍奮鬥在麻風病防治一線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李桓英 新華社發

  李桓英,一位98歲的老人,在麻風病防治的道路上,還在繼續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絕世衛組織續簽5年的合同,瞞著定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到國內(nei) 。“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cong) 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個(ge) “拚”字來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風病是人類古老的疾病,曾經是深受歧視的“不治之症”,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給社會(hui) 帶來莫大的恐懼。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這種錯誤觀念鬥爭(zheng) ——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為(wei) 病人診治,從(cong) 不把自己嚴(yan) 實地包裹起來。

  1980年,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李桓英,被派到世衛組織做訪問學者。她了解到,世衛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的新方法:由一種藥物的治療改為(wei) 多種藥物聯合化療。藥物的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lin) 床實驗。為(wei) 了爭(zheng) 取到世衛組織免費的藥物支持和試驗項目,李桓英開始在全國進行走訪調查。

  當時,世界治療麻風病基本都采用終身服藥的辦法,醫學界普遍認為(wei) ,一旦停藥就會(hui) 複發。為(wei) 了縮短療程,使有限的藥物能夠治療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帶著聯合化療藥物在雲(yun) 南省的一個(ge) 村子開展試點,將麻風病的服藥時間縮短至兩(liang) 年,這種短程聯合療法為(wei) 麻風病治療開辟了新天地。後來,原衛生部將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全國麻風病人數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萬(wan) 和每年發現4000餘(yu) 名病人,分別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經過10年監測,複發率僅(jin) 為(wei) 0.03%,遠低於(yu) 世衛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這一經驗得到了世衛組織的高度評價(jia) ,1994年開始向全世界推廣這一做法。

  正是由於(yu) 對我國麻風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屆國際麻風會(hui) 議1998年在北京召開。在這次具有紀念現代麻風防治100周年特別意義(yi) 的大會(hui) 期間,李桓英被推選擔任大會(hui) 的輪值執行主席。

  多年來,李桓英不斷優(you) 化治療方案,消除社會(hui) 對麻風病的歧視。她解決(jue) 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guan) 鍵問題,為(wei) 我國政府製定控製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ti) 規劃,為(wei) 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她在麻風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贏得了國內(nei) 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jia) ,6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hui) 授予她“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2016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著對黨(dang) 的無限忠誠向黨(dang) 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她這樣寫(xie) 道:“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dang) 員的身份為(wei) 麻風防治事業(ye) 奮鬥終身!”當年12月,李桓英莊嚴(yan) 宣誓,正式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員。

  作為(wei) 李桓英的入黨(dang) 介紹人之一,北京友誼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辛有清說,從(cong) 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對黨(dang) 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科學的執著,對事業(ye) 的追求!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30日 07:12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